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76章 宿麦补种

第0276章 宿麦补种(2 / 7)

的千万石,关中每年都需要起码三万万石左右的粮食,才能勉强做到自给自足。

粮食产出有四万万五千万,需求却只有三万万,还有一万万五千万石的粮米‘容错率’,去哪儿了?

如此庞大的‘余粮’,为什么关中一出什么风吹草动,粮价就止不住的往上涨?

自然不全是粮商们囤货居奇——如果这个时间点,已经有粮商具备‘吃下万万石粮米’的能量,那绝对活不过第二年春天。

——粮米万万石,折钱近百万万啊!

如今国库加少府一起,都不一定能有这么多钱!

在汉室富可敌国的下场,必然就是被国家视为敌人。

真正的原因是:关中的粮食,并不单单要供给关中,还要从箫关送往北方,以及从函谷关流如关东。

自秦凭借关中之利豪取天下时起,关中在天下人的印象中,就是膏腴之地,天下粮仓。

究其原因,除了关中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以及郑国渠等水利设施外,便是关东、北方糟糕的农耕环境了。

北方自不用说——陇右、北地可耕作土地太少,燕、赵多山丘,上、代二地,更是在汉室受法律认可,连秸秆税都要少收的贫困地区。

关东也好不到哪里去——南方遍地沼池,沿海土地盐碱化,绝大多数地区都很难凭借自身,达到自给自足。

所以每一年,关中都有将近二万万石的粟米会流如关东,以达到粮食市场的相对平衡。

关中人口占天下人口的三分之一,却要承担天下粮食产出的一半以上!

不严谨的说:当关中只能自给自足的时候,关东几乎必然会闹起粮荒。

敖仓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只有敖仓充盈,关东百姓才会安下心。

因为敖仓有粮,就意味着关中不缺粮!

关中不缺粮,就必然会有粮商,将一车车粮米从函谷运出,售卖于关东各地。

而今年,算是汉初不常见,却也不是第一次的‘意外状况’——关中的粮产,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三万万石左右。

这点粮食产量,别说供给关东了,光维持关中人的生存和朝堂的正常运作,都显得有些吃力。

若有无良商贾再趁机搞点事,粮价顿时就会像后世的比特币一样,蹭蹭蹭涨到天际!

而这个状况,刘弘早就预料到;所以才有后来的粮食保护价政策,以求在这种粮食供应量,刚好接近需求量的时候,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