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九五(下四)(5 / 7)
却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完全得不偿失。那个世界的南宋大量发行交子,是因为大批的铜矿产地沦于敌手,而迫不得已下的无奈之举,同时也造成了难以控制的恶性通货膨胀。
在任何时候,金银铜这等硬通货,永远都比纸币更加坚挺。拥有日本和麻逸的金银铜矿,赵瑜能保证市面上流通的钱币不至于匮乏,而大笔交易则可以用飞钱金券通过钱庄走账,就如后世的金融系统一样。
在赵瑜的计划中,二三十年后,以国债、股票甚至大型商业协会发行的企业债为主的金融市场就会逐渐培养起来,而资本主义的根系便会越来越发达。大宋的扩张脚步,在金钱的润滑下,将不可阻挡。
关于战争国债的问题,赵瑜和陈秀安并没有争执太多,赵瑜信任他这个外戚的能力,而且只要军费不匮乏,具体怎么做,他也不会干涉,那是专家的工作。不过陈秀安的来意,却不仅仅是赵瑜的一个点头。
画舫在湖心飘荡,玄武湖边,覆舟、鸡笼、蒋山矗立,山色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交织难分。
“山川环绕,大江通衢,这江宁当真是个好地方。”刚刚结束,陈秀安便挑起话头,“虎踞龙盘之地,也难怪历朝历代,建都与此甚多。”
“建都江宁真的有这么好吗?”陈秀安言外之意赵瑜岂会不明,脸色虽不便,双眼已生寒。该不会是从陈正汇和陈伍那里得到什么消息,过来换个方式旁敲侧击的?
陈秀安对赵瑜一行礼:“江东首府,鱼米之地,北控大江,东连大海。比之东京,百姓无转运之苦,而江南更是大王根基所在。大王若要海陆并举,就决不能建制东京。”
赵瑜心中一宽,看起来他的宰相和大将军嘴还是很紧的,便问道:“江南户口占天下几何?”
“三一之数!”
“土地呢?”
“两浙福建多山,江西也不少,真正算得上平原广大的,也就是江南东路,以及两浙北部的太湖沿岸(注2)。田亩不过天下的五分之一。不过江南鱼米之地,皆是一年两熟,田地出产往往是他处的两倍、三倍。在江南,一亩三石已是下等田地,而在北方,能有三石却已是上等的良田了。”
为了说服赵瑜,同时也是身为东海计相的必须,陈秀安对此如数家珍。
“孤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赵瑜摇头:“若是正常的改朝换代,天下鼎革,必先是几十年战乱,至少要等天下杀得户口减半后,才会有一真主挺身而出。到那时,人少地多,只需稍加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