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九五(下四)(4 / 7)
都得罪。而且既然是个奸佞,赵瑜也不指望他会老老实实做事,若是日后查出什么情弊,直接借他的首级安抚军心也是件快事。
不过若是做得好,赵瑜也不至于有功不赏。
从茶社出来,赵瑜和陈秀安上了玄武湖中的一条画舫。画舫中人早被赶了上岸,君臣二人要讨论国家大事,赵瑜出来也不只为了闲游,却没心思听着江南小曲。
低头看着湖水悠悠。赵瑜问着自家的帐房总管:“购买国债的一千五百万贯,可备齐了没有?!”
军费如流水,一打仗,赵瑜就看见账簿上的支出一笔接着一笔,当初备下的三千万贯最多三个月后就要花个干净,为了不至于发不出饷来,赵瑜便命楮币局购买一批战争国债。
陈秀安摇了摇头,这也是他为什么赶来见赵瑜的原因,“只备下了五百万贯。”对,越来越摄人,一边道:“一千五百万贯实在是一时难以筹措,而且也没必要,一千五百万贯不可能一次花完。楮币局可以每隔两个月购买五百万贯的债券,半年筹措一千五百万贯不会有问题。”
东海早有国债,但从未对外发行。自从东海楮币局成立三年来,东海国的政府每年都要以门下省的名义向楮币局定向发行国债,每年皆是五百万贯。而今年,除了例行的五百万贯外,赵瑜为了军费又加码了一千五百万贯。这些国债,以盐税作抵押,楮币局则付出真金白银的硬通货——楮币局就是东海的铸币机构,这每年五百万贯其实便是新造的钱币。
楮币局是东海王家所私有,造出的钱币不可能无偿的提供给国库,在外人看来,这是为了对帐方便,而走个形式。
不过赵瑜绝不会让这个揽钱的好主意变成政府和楮币局间单纯的帐目往来。他准备着先让所有人习惯国债的发行,并培养国债的信用,而后逐渐将国债的发行范围扩大。现在仅仅是针对楮币局定向发行,过上三五年,可以向三大钱庄发行,再过几年,就可以向天下富户发行大面额的国债了。
手上有了国债和金票,赵瑜就不打算发行纸币了。在这个时代,对于国家信用,发行纸币没有任何好处。同时国债、飞钱金券完全可以代替大面额的纸币。就算债券市场崩溃,只要硬通货还在,国家财政信用还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且大面额的债券和金券可以不惜工本地用上各种防伪技术,同时被伪造也不至于影响到百姓头上。
那种一贯或是百文的纸币,如何能做到高水平的防伪?一旦被大量伪造,国民经济都会滑向崩溃的边缘,而为了防止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