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九五(下四)(3 / 7)
宽上少许,一张笑脸肥肥白白,一个肚皮圆圆滚滚。穿着一身月白色绸衫,远远看去却像一个雪人身上插了四支茅杆。陈秀安,赵瑜母舅家的族人,更是东海楮币局的总掌柜,东海国有实无名的计相,东南半壁的商人在他面前连口大气都不敢喘。
陈秀安是赵瑜亲信之人,且不在官场,跟他说话,也可以放松一些:“孤用人不是看他能说什么,而是能做什么!战略布局,孤有参谋部,就算武侯再世,也难以拮抗。孤缺的是做实事的人。最近投来的那些文官,做事的能耐没有,就是一张嘴厉害!”
“陛下重事功,自不会看中那些一个个讲着微言大义,却做不来事的废物秀才。”
大宋的士大夫们最爱的是清要之职,其中以能亲近皇帝的馆职为上。喜欢在天子身边参赞军国大事,却都不愿下去去做实事。如王安石那般,多次拒绝馆职的任命而甘愿为官地方三十年的,百年来也不过一个。王安石为相前,天下人人夸赞,也是因为如此。
这十几年来,东海官场上的风气被赵瑜控制得很好,而出身浙东的文官们也都以重事功、做实事为上(注1),但如今投奔赵瑜的旧朝文官积习难改,总是抱着一言而至公卿的侥幸想法,至疏君上,洋洋大言,指点江山。仿佛一用其人,便能转瞬间一统江山。天下宾服。看到他们的奏疏,赵瑜总是很能体谅秦始皇想将那些儒生坑了的心情。才坑了四百六十个,换作是他做始皇,好歹也坑个四千六。
故而面对的就算不是秦桧,赵瑜也一样没兴趣去听取他们的废话。又不是说书人嘴里的演义,他也不是颠沛流离半辈子的汉昭烈,就算是诸葛亮到了他手下,也得正正经经的做一阵子实事。近代化的参谋系统,早把古代的谋臣智囊扫进了故纸堆中。
不过赵瑜心知秦桧能力绝不会太差,能为大奸大恶,自有大智大勇。赵瑜带着一点恶作剧式的笑容:“孤看秦桧不似那般儒生,日后当有大用。”
对于秦桧的处理,赵瑜自有腹案,职方司不属于兵部,让他去兵部干最易得罪人的计功定赏的工作。若是过去,东海经历的都是很单纯的战斗,或是灭国,或是歼敌,对手高低分明,功劳易定。
但打天下就不一样,复杂了许多。同样是攻城克敌,但有的地方兵多而战力不强,有的地方兵少却个个精悍,有的地方面积广大,但容易攻打,有的地方道路崎岖,一两百里的地域要费上十天半个月。
这样的情况下,功劳怎么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让秦桧去做,很容易就会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