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九五(下四)(2 / 7)
所部协同之功,微臣仅是适逢其会。”
不贪功,但也不谦虚过度,说起话来不卑不亢,赵瑜不再是因为历史原因。而是当真欣赏起岳飞的性格来,“前日听说卿家兄弟因水土不服而卧床,今日看起来倒是大好了。”
岳飞却没想到东海王还能注意到一个没有参加献俘之仪的小卒,眼角瞥了下王贵,心中感激,却把功劳算在了他身上。
“病的是舍弟,但微臣因照料舍弟而不得分身,故而报了病。”
“原来如此!”
赵瑜自然想大力提拔岳飞,但他也知道,恩赏太重对岳飞来说并非好事。回头对王贵道,“王贵,你与岳飞多年不见,孤不耽搁你们,你俩兄弟自己找地方聊天去!”
王贵犹豫了一下,但立刻躬腰回道:“臣尚在值守中,依律不得稍离。”
赵瑜不在意的挥挥手:“这里围着百多人,也不差你一个。去陪你兄弟逛逛江宁罢,孤也不是不通人情之人。”
赵瑜都这么说了,若再坚持那岂不是以为东海大王是不通人情的主君?王贵哪敢再争,谢了恩,扯起岳飞。一起出去了。
待两人出去,赵瑜又转向那名瘦高文官,“秦桧?”两个字咬得字正腔圆。
“贱名有辱天听。”
“是做过太学学正的秦桧?”眉头微挑,赵瑜再次确认。
“臣本为太学学正,恰逢金虏入寇,因上书不可割地,被擢为兵部员外郎,司职职方。”
见赵瑜连他做太学学正的事都知道,秦桧更是大喜过望。一番话说得避重就轻,他当初的奏章却是可让燕山府,但三镇不可让。不过他很清楚,若是在当时靖康皇帝的文武百官中,这已经可以算是强硬派,但在赵瑜的朝堂中,却是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所以投赵瑜所好,直接赞自己的不畏金虏的强硬。
“即是如此,秦卿你明日去兵部报道,孤自会给你安排。”赵瑜一挥手,示意秦桧出去。
秦桧一愣,他尚有一肚子的才学要在东海王面前表现呢,怎么问了两句就让他退下!?且从东海王方才的问话中,秦桧不难发现,赵瑜对他这个堂堂进士、七品文官,还不及那个尚不入流品的赤佬般看重。不过秦桧性子也算深沉,脸上带着毫无虚假的感动,高声叩拜谢恩之后,倒退着出了门。
“看秦员外的样子,他也许还以为陛下会再问问他天下大势,让他参赞军务呢……”
说话的人从一开始就站在赵瑜身后。比五尺出头的东海王还矮上几分。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