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农场主阶级(5 / 7)
也在不断的提高。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学生数量已经上升到了6000万人了,中华民国不仅是学生最多的国家,也是教育上投入最高的国家。
除了学生外,还建起了很多技术学校,大量普通工人开始转变为技术工人。
其他的钱,则用于行政开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其中各省各地区,又有自己的地区税款,这些钱主要是投入到城市建设的项目当中。
各省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平衡,最发达的地区依旧是沿海各省,其中江苏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内陆省份,主要是发展内部制造业,也就是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主要是满足内部市场的。
沿海省份,主要是发展那种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产品,并兼顾一些内部市场的工业。
由于战争原因,如今中华民国的经济正再向中亚地区倾斜,军工业开始向中亚转移,沿海地区也保留了不少军工业。
沿海军工业,主要是生产对外出口的军火,以及海军的军工业。
当然,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了,全国到处都将是军工厂,民用工厂都将变成生产军工品的工厂。
中华民国的发展中心就是东部沿海、西部边疆。从南北来说,北方主要是重工业,南方是轻工业众多,同时也有不少重工业。
总体来说,经济是东部更加繁荣,南北则是南方更加繁荣。
中部地区则以湖北、四川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湖北工业规模已经变得愈加庞大。
人口则开始大量向城市汇聚,农村人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展开而进一步减少。此时中华民国每一天都有几十个自然村消失,并且自然村的小时速度还在加快。
不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也没有拉下,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也被建设了起来。
这年头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就是道路、通水、通电,此时的农村并不贫穷,没有什么工农剪刀差,有的则是一群农场主。
农改法颁布之后,全国修通了道路的农村地区,只要是符合机械化农业条件的,都开始了农业改革。
这更加减少了农民数量。
现在中华民国的农民这个词汇已经逐渐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农场主’这个词汇了。
其中大量土地被财团掌控,财团管理模式最为先进。
不过财团现在已经开始从农业土地上撤退了,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愈加繁荣,民资手上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