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佛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佛(7 / 11)

对客观实在的世界进行否定,但对意识的认识也不是肯定的,它不承认’我思故我在‘,认为理性、思维和物质一样,是随生随灭,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诸行无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认识同样是靠不住的,用意识感知世界的实在只是暂时的,只有心之本体,要追求’本来不动‘,要像金刚一样’坚、明、利‘,做到充实、干净、巨大,这样才能把握自身,在这个世界’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的世界上站稳脚跟。首先从这一点上来说,佛就是不切实际的!说其存在是因为缘果,说其不存在也是因为缘果。“

玄奘不禁有些急了,道:”如居士所言,佛学岂不是没有存在的意义,都是水中花,井中月,虚无缥缈!“

杜睿接着道:”这倒也不是,佛教有一点,还是比较可贵的,那便是对自身的理论也具有批判精神,它破一切虚妄执著,’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它破’我执‘,反对以我为中心,它破’法执‘,反对以物质世界为中心。它认为,人的本体有同一性,所谓’随拈一法,无非法界,本来智慧觉照,与佛不二‘,它肯定每一个人身上觉悟的力量,相信人有自救的能力,依在下看来,除了自救以外不能靠任何外来力量。那些号称有神通,能够渡人的’神僧‘,在下看来不过就是些’野狐禅‘。还有一点,就是佛劝人行善,不是要人执著于善恶,无非是认识到人自私自利的积习太深,所以用各种各样的戒律来束缚,用布施积德来改变,它的最终要求是’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要人从根本上破除主观的分别执著而归于客观的真实。

佛教的教育针对性也很强,它有很多觉悟方法,这当然是在长期的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在一开始主要有三个法门,对于因为生活的压力而被烦恼所束缚的,它要求做到’戒‘,通过克制欲望达到内心的平静,对于生活比较干净,做到内心安乐了,它提出可以’禅定‘,就是通过默想等方式使思绪不要在散逸,重新堕落烦恼,对于思想坚定,认识比较深刻透彻的人,就要讲究’慧‘,要他生觉悟心,增加他的智慧,生悲悯心,去帮助他人。“

如今佛教度化世人的方法还很简单,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野蛮,不出世,便无法修行,无法得到圆满,但凡无法脱开尘世的,便直斥为生无慧根。

这一点在日后,佛教倒是有了不小的发展,对于有知识的人,有基本觉悟的,又舍不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