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唐极品闲人 >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佛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佛(8 / 11)

下身边事物的,就取消出家的概念,讲究直指人心,以顿悟入道,这叫禅宗;有的文化才学不高,无法领悟长篇大论,就执持一句佛号,念念不忘,久而能所两忘,证入一心不乱,这叫净土宗;有的平时生活就比较严谨,追求纪律中的快乐,就要求精持禁戒,举止语默就合乎规律,久之就妄心不生,事理圆融,这叫律宗;有的有学术的爱好,就精研法相,深探妄源,转知成识,这叫唯识宗;有的追求神秘,就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妙观,一心持咒,结印不散,就能改造无始以来的浮滑之气,得定开慧,这叫密宗。

总之,在漫长的岁月里,佛教形成了众多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

玄奘糊涂了,杜睿一会儿批判佛家,一会儿又替佛家说好话,这让他无所适从,试探着问了一句:”如居士所言,岂不是说佛家有其存在的必要!?“

杜睿道:”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却需要大力改革,佛教在认识论上是虚无的,是无中生有的,它以空无为起点,以空无为终点,但它是非常自信的,’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对现实世界是严厉的批判,它采取的是金刚怒目的姿态,它对恶有抵抗的态度,用狮子吼震撼世界的怒吼,对待自己有断肢割肉的坚忍。它参悟生死但不否定生的重要,不否定劳动的重要,它否定偶像崇拜,否定权威的作用,它尊重生命,提倡不杀生,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佛教同天下的一切宗教一样,它有天生的不足和后来的流弊。佛教对于常人的难处,就是空有认识,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认识不能持久,随念随生,明心见性的人,离生死尚远,遇到困难,未能做到不动心,所以’理可顿悟,事需渐修‘。承认世界、意识的空无,就很容易地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放弃了好奇心、求知欲,就放弃了人的伟大力量,这种认识只会使人回归到原始状态。

如果全世界人都彻悟了,世界也就结束了,如果有一部分彻悟了,有一部分有所领悟,有一部分没有领悟,那么佛教就会成为统治者统治世界的工具,变成鞭子、枷锁和麻药,变成保守势力,因此变得不可理喻。

即使是打入佛教内部的僧人,他们同样会出现分化,变得追求次序,追求利益和惟我独尊。一群僧人平时无所事事,就研究学术,假借释迦牟尼的名头,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撰写了浩如烟海的任何人毕生都难以卒读的佛典,似乎写尽了天下万物的解脱术,然而实际效果却是布下了巨大的迷魂阵,以辞害意,繁芜庞杂的理论掩盖了佛教悲天悯人的核心。它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