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人心(7 / 8)
河之险,使得苦果早已埋下,甚至不夸张的说,女真能跨过长城入寇京师,跟这个也是有关系的。
见杨先生直接被自己干沉默了,朱瞻基缩了缩脖子,半晌才说道:“姜先生很厉害。”
“是很厉害。”
杨士奇到没有垂头丧气,但是多少有些无奈。
姜星火的出现,对于三杨等人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人生观冲击。
旧时代的一切学术理论、治国策略,似乎都开始失效了,而肉眼可见的是,姜星火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把变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了起来,并且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在儒家的治理理念确实解决不了帝国那些被掩藏起来的尖锐问题,在各种制度经过三十多年演变逐渐变得僵化且死板的时候,姜星火的变法,就像是给一潭死水里注入了新的源泉。
可对于原本在池水里浑浑噩噩的鱼儿来说,却并非是什么好事。
“下去看看吧。”
马车停了下来,他们身边有不少保护安全的人,所以倒也不用担心。
这是一处路边的商铺,有不少人在排队。
“手里拿着这么多宝钞,不怕被偷吗?”朱瞻基小声问道。
“当然不会。”
杨士奇摇了摇头,由于宝钞泛滥,现在南京城里各个地方的百姓,基本上随身都会带着几张或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的宝钞,这玩意可以说是极其方便随身携带,而且攥着反而不容易被偷。
与之相比,铜钱由于加起来沉重,必须用钱袋装着挂在腰上,这才更容易被人一把捞走。
“穷则思变啊。”
排队观察了半晌,杨士奇叹道。
明朝的市井,始终没有宋朝那样繁盛,这跟官府的不提倡商业发展是有极大关系的,而在此情况下,在这种贫困落魄的环境下,很多商业嗅觉敏锐的人其实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一旦发觉有改善机会,往往会抓住不松手,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努力去争取和把握。
因此当宝钞泛滥的同时,各种商业活动也越发兴盛起来。
比如宝钞兑换。
杨士奇又带着朱瞻基走了几家店铺,最后拐进了一个小巷子,进了另一家店铺。
店铺上面挂着“刘氏钱庄”的牌匾,旁边的小旗上,则绣着“刘氏钱业公司”。
这里,掌柜正坐在店内的里间悠闲地喝茶休息,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
“掌柜,有客人。”伙计走进屋子,向掌柜恭敬地禀报导。
掌柜摆摆手示意他退下,继续低头喝茶,过了一会儿才走了出去。
见到是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小孩,看起来是父子的模样,掌柜微微诧异大人看起来倒是气度不凡,而小孩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
再往门外看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