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并案会议,各抒己见(3 / 4)
陈益开口:“按照秦队的判断,凶手是绘画老师的概率不小。”
秦河点头:“对,我想说的就是绘画老师,谢支查过受害者女儿所在的培训班吗?”
谢云志回应:“查过,那是毕雪兰去过的地方,所以并未遗漏,但没有往深了查,毕雪兰和绘画培训班的人毫无纠葛,很快就排除了,既然此案不是仇杀,那我们可以再查一遍。”
秦河嗯了一声:“帝城师范大学我这边也要重查,只要受害者见过的人都列一份名单,比对过后如果有重合点,那就是重大嫌疑人。”
耿建清目光亮起,这个方向非常靠谱。
陈益思索这种可能性,秦河的切入点还是非常刁钻的,抹掉了毕雪兰绘画共同点的不合理性,就算是特征上的随机也必须得见面,只要能找到重合点,是凶手的可能性极大。
但他想的不是这种流程性排查,而是凶手选择三人的原因。
流程性排查结果谁也说不好,只要知道凶手动机,清晰的犯罪侧写就会出来,能真正推进调查进展。
话虽如此,排查工作肯定是要做的,万一找到了呢?并且陈益也认为能找到的概率不小。
“陈益,你这边抓紧时间。”耿建清看向陈益。
阳城案刚刚发生,阳城支队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全面覆盖受害者蔡雯雯的人际关系。
陈益点头:“是,耿局。”
嫌疑放在了绘画老师身上,陈益想起了邱文姝的油画工作室。
油画工作室通常是集多种职能为一体的艺术机构,除了创作和销售外,可能存在绘画课程。
这样的话,共同点和共同交集就有了,帝城师范大学的绘画老师,宁城培训班的绘画老师,阳城油画工作室的绘画老师。
结果如何,就看调查了。
会议继续,几人聊到了地域问题,凶手四年内打一枪换个地方,大家一致认为是工作需要,全国各地的跑,到哪个城市就在哪个城市杀人。
这样的凶手心理素质往往极强,不存在心理安全区,在凶手看来,安全性根本比不上杀人重要,这也是非常自信的表现。
陈益开口:“冷静,执拗,反侦察能力强,作案动机未知,具备一定的强迫症,如果是绘画老师,我倾向于高智商高学历,并且在幼年的时候形成了心理障碍。”
秦河补充:“单亲家庭最有可能,比如单亲妈妈对儿子的高压教育。”
谢云志:“也有可能是单亲再婚爸爸,后妈的冷漠让嫌疑人压抑的黑暗面在成年后爆发。”
秦河点头,表示同意。
人多力量大,简短的时间让整个案子如画卷般详细展开,凶手的形象也具备了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