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已是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3 / 4)
还是有数的,只是对林巧枝短短一天时间,拆开外壳看了看内部构造,就能画出这副整体功能模块图,理清楚其中逻辑,还是不免暗暗咋舌。
“这条甬道和步进动力有冲突吧。”钱工提出了一点意义。
“甬道这一方向,可能和里面的齿轮设计有关。”齐诚回应道。
很快,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陆续加入到这场讨论里。
紧接着,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人参与进来,他们对加热炉的实际运行情况,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和想法,即使技术基础差了一点,但完全能跟上问题,提供自己的见解。
讨论的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
等到能讨论的、能排除的都尽量排除了。
林巧枝将墙上的简单模块图纸,通过粉笔涂成三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排除怀疑的,一部分是重点怀疑对象,一部分则是无法确定。
这时候,讨论接近末尾了,不用再多说,陆良也能看出林巧枝心有成算了,于是直接交出指挥棒:“林工,你来总结说两句,说说这炉子,也可以说说接下来的计划。”
“行,我就不客气了。”林巧枝也不怯场,在一众人投过来的目光中,起身道:“关于找出病根,接下来我的主要突破思路,就是专门设计流程特殊,重点针对加热炉不同功能部位的测试方案。虽然我们排除后剩下的区域也不少,但对于功能测试来说,却并没有太大的负荷了……”
简单来说。
一条ABCD……WXYZ的一条环环相扣、相互交错的线。
在经过排除后,目前只剩下ABC……LMN……UVW这一部分。
林巧枝预备设计几条不同的生产方案。
比如:
方案①,主要使用到ABC+MN,对B的负担最大。
方案②,主要使用到ABC+W这条线,可以测试W是不是引起电机烧毁的主要模块。
这些方案的设计,就要尽可能巧妙了。
测试同样的几项功能线上的点,想要做到全覆盖,复杂笨拙的方案可能要测试几十条,但巧妙的方案,可能功能交错,相互印证,能大大减少测试用例。
最最重要的是,设计的方案必须是正常生产流程,不能搞极端案例。
以免测试过程,又把加热炉弄出新的故障和问题。
林巧枝简单十几分钟,把所有思路都讲得清楚明白,即使一线工人也能听个囫囵懂。
只是不明白,林巧枝怎么把像是蜘蛛网一样相互拉扯交织的功能,扯成这样一条条简单直白的线。
不懂也没关系。
干就完了!
她最后道:“接下来的话,还是需要大家精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