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自强才是射日的箭(10 / 24)
鹉。
另外有文献记载,汉宣帝时期,上郡有古代石室坍塌,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没人知道什么意思,直到当时在‘修正’山海经的刘向,也即是刘歆的父亲,指出这是‘贰负之臣’。
《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所以说,上古之事,汉朝人懂个锤子……鹦鹉都不认识,对黄帝、尧舜等五帝之事,倒是莫名其妙的知之甚多,跟亲眼见过似的。
还有很多例子,总而言之,自古以来,山海经与大量的文物、现实之事物对应。
无论是动物,山川,壁画,甲骨文,还是三星堆文物,以及我尚没有提及的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石峁古城……
大量的现实之物,都多多少少,印证了山海经的写实、真实、老实。
古今变化太大,它写实没有用。
时代也在变迁,它真实没有用。
而且也太老实了,老实到没有歌颂任何人,没有传达任何道理,没有宣扬任何仁德义理,甚至可能还触了些霉头,犯了些忌讳。
活该刘歆修书时,把山海经修少了一半。
山海经纵观其古今地位,一直都很尴尬。它的内容,在历史长河中,与官方正统说法,往往不同。
这是一本孤独的书,孤独到除了已经埋没在土里的辉煌,没有谁可以证明它说的是真的。
我几乎每一篇,都要怼一下刘歆这个人。
你们本来不认识他的,估计也对他很熟悉了。
我再说一遍,刘歆,儒家大宗师!
第一名系统整理先秦文献的人,古文经学开创者,被历代文学界评价为孔子之后学术界第一伟人,巨匠。
我并不否认他的贡献,但他实在是对学术不客观,对文献不尊重。
西汉皇室藏书,满满十几座宫殿、仓库的竹简,本来都是极度散乱的,不成体系,两百年无数人都整理不出来,是他刘歆凭一己之力!将其整理成册,让人能读。
十几座宫殿,整理出了几十部古文献,使其得以流传,都是他的功劳。
不过,刘歆也‘弄丢’了,更多的书……
《山海经》少了14篇,《荀子》322篇,只剩32篇。
还有三易,自他之后,只剩周易。
《连山》、《归藏》,这两本书,加上《周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