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4章 论积贮疏(5 / 7)
,就是刘弘短期之内的目的了——没空收拾你,给爷悄悄待两年!
如今的汉室,还是要把主要的力量和经历,集中在北方战线之上。
除了南惩赵佗,意图获取优秀稻种之外,刘弘也在入冬之前,皆由今年天下粮食歉收,而将冬小麦的推广提上日程。
这一切,都是刘弘在为农业基础积累做准备。
冬小麦有了,磨面粉用的磨盘也有了着落;稻米,也即将早于历史数百年,出现在华夏大地。
再加上粮食保护价政策,配合上税赋减免,汉室的种田期,实际上已经开始。
物质、政策方面的准备,刘弘都已经准备完成,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理论依据,或者说中心思想。
汉室,或者说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封建政权,与后世政权最大的一处不同,就是每一条通行条下的政策,都需要给出一整套的思想理论。
实际上,即便是在后世,国家推行某政策,也同样会建立起类似的思想价值体系,发布红皮书之类。
在后世看来,这样的举动或许没什么必要——政策好不好,百姓自然就能看出来,至于官员,那也必然是严格贯彻。
但对于此时,通讯手段极其匮乏的汉室而言,政策中心思想、理论依据的存在,却关乎着政策的贯彻度,以及贯彻速度!
很简单的道理:未央宫发出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就得打个七折!
除了函谷关,效果就是减半;到了关东,乃至于到了沿海诸国,那更是枉如一纸空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套,或者说一份详细解读中央政治意图、传达中央思想的理论,那本就不高的行政效率,将会再度下降。
效率一降,汉室的农业积累期就将被无限延长,甚至可能发生刘弘都快老死,关东一些偏远地区,都还没推行粮食保护价的事情发生。
而贾谊这篇《论积贮疏》,就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缺。
作为汉臣,贾谊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之外,其实也有一个斜杠身份。
——文学家。
除了《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政治策论外,贾谊还有《吊屈原赋》、《鵩(fú)鸟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而贾谊行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情感特点十分贤明。
无论是《论积贮疏》这样的政治策论,还是《吊屈原赋》这样的文学诗赋,都是朴实峻拔,又极具感染力。
拿刘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