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日子(5 / 7)
河松柏梅花等,挥动间送来竹子特有的清香,倒是别具一股自然野趣。
也不知那种竹子学名叫什么,是不是就是这位读者信中所说的一种。
“祁娃子,村小那边上梁木了,老村长让我来看看喜联准备好没得!”
院子外有村里的大叔喊话,祁云连忙放下掏出来把玩的竹扇,从一旁拿出晾干的红纸对联,“好了,我跟你一起去吧,不是还没到时候么”
“老村长说早点准备好。”
所谓的喜联其实就是用红纸跟毛笔写的一些祈求神灵庇佑的对联,然后上正梁的时候把这对联裹到圆木上。
这算是一种封建迷信,可蜀地这边奔来就要比外头更安生些,大家伙儿对建房子这种事还是十分看重的,总觉得房子修好了就是一家子从祖宗到子孙后代的福气。
因此这会儿他们水月村的第一所小学上房梁,虽然搭的还是茅草房顶,可大家还是默契的选择了这样的仪式,以后他们家的娃娃在这里面上学,也能沾点福气,一辈子平平安安学业有成,说不定还有机会考大学端铁饭碗呢!
李晓冬找隔壁几个距离比较近的生产队通了气儿,果然借了二十来个劳动力过来,包吃两顿饭,上房梁那天还能吃顿肉。
就这条件就足够让来干活的人高兴了,更何况他们村的大队长还承诺给记工分。
先前曾老他们的泥巴房就已经修好了,村小这边又修了一个星期左右,也就是在村口那边圈了块相对平坦的地,然后修了一排五六间教室。
教室左侧又竖着修了三四间房间,以后就是守学校的老师住的,右侧方竖着远一点的地方则是茅坑,中间的空地则打平压实了做成操场。
靠近横排教室那边用石头垒了个略高的“主席台”,台子上一根用竹林里最高最直的竹竿做成的旗杆,公社上面发了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他们水月村小学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村里不少有在红星小学那边上学的孩子家长都时不时的来村口学校里转一转,就惦记着房子早早的干透了,明年开春家里孩子就能在家门口上学了。
虽然在红星小学那边上学也不算太远,可到底中午回不来得在学校蒸饭吃,一顿饭算下来也花不了几厘钱,可好歹那也是钱啊,在家门口上学多好,上学之前放学之后还能赶回来帮着家里干活,中午还能回家做饭。
这会儿也已经是农历十月里了,秋雨绵绵,闷热得跟汤罐子似的蜀地也受不住这秋雨一场一场兜头浇下来,炙热的空气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