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全胜(4 / 5)
李简对峙,麾下不仅控制着近三万大军,同时许州城内的高季昌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也是因为他的支持。
若是能将陆思铎劝降,高季昌在失去了依靠后自然也只能乖乖请降。
至于镇守汝州的王瓒,此人麾下兵力同样不少。
汝州作为通往洛阳的重要门户,朱友贞调集重兵在当地防守,可以说除了段凝麾下大军外,其他梁军最大的一支军队就在汝州驻守。
作为汝州守将的王瓒同样是朱温时代的老将,曾经一度担任过北面招讨使,率领梁军主力在黄河北岸与晋军血战过,后来因为战况迟迟未能取得进展,所以被朱友贞免职。
吴军进攻汝州时,朱友贞再次启用王瓒,命其率领从陕州、虢州等地驻军防守汝州,这已经是梁军最后的生力军了,剩下的就只有洛阳的少量驻军。
至于留在宁陵的霍彦威和在开封的戴思远,他们的兵力都不多,各自都只有万人左右,不足为患。
见这些降将们情绪高涨,各自提出来要劝降霍彦威等人,杨渥对此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历史上的李存勖固然以奇袭的手段一举将梁国消灭,之后梁国各地刺史、节度使们见大势已去,于是纷纷向李存勖投降。
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李存勖不仅接受了这些人的投降,而且对这些刺史、节度使们往往令其官居原职。
这样一来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消灭了梁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但也给晋国日后的各地造反埋下了隐患。
后来在地方上起兵作乱的将领们,很多都是这些有兵有将还有地盘的梁国降将;而李嗣源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他所依赖的将领主要也是这些梁国降将。
而如今吴国面临的局势又有不同,梁国各地基本上都是被吴国打下来的,而不是像晋国灭梁国时那样,仅仅将梁国首脑消灭了,然后招降各地地方势力。
戴思远、霍彦威、陆思铎等将领如今没有自己的地盘,再加上吴国已经占尽优势,根本不需要在意这些将领是不是投降。
所以即便劝降这些人,杨渥也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他们的权利,缩减他们的兵力,制约他们的钱粮等,有这些措施在,将来即便他们再想造反也难以出什么大乱。
最后杨渥决定派遣段凝前去劝降霍彦威,派与陆思铎有交情的王晏球去许州劝降,命苏云去汝州劝降王瓒。
至于开封的戴思远,杨渥没有急着派人去劝降,而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准备将其包围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