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谋划徐州(3 / 4)
。
这一次杨渥是下了大决心,想要一举攻占徐州。
按照他的预料,王殷主动来投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若是梁军不甘心徐州落入吴国手中,派遣大军前来讨伐,那说不得杨渥又要亲自领大军出征。
当然,若是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夺取徐州,那自然是更好的结果。
而若是朱友贞顾忌吴国的力量,对王殷采取默认的态度,默许其在徐州割据一方,那么杨渥暂时也没有必要大举出兵,反而可以先解决岭南的问题再说。
此外,今年还有另一个大难题需要解决,那就是钦天监去年就预测到的大旱。
如今虽然才三月份,但各地都陆续有一些大旱的迹象表露出来,若是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话,只怕今年不仅是江淮和两浙将会遭受旱灾,就连江西也会受到影响。
到时候各地受旱灾影响必然会出现收成欠佳的状况,尤其是那些普通百姓,若是处理不好,只怕会有不少灾民出现。
若是再加上今年可能出现的徐州大战,到时候军粮的消耗必然不少;内有灾情,外有兵戈,这种事情即便是杨渥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做准备,否则一个搞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内乱发生。
对此,杨渥做的应对主要是集中在两点上,第一个自然是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地区获取足够的粮食以补充军用,同时用来赈济可能出现的灾民。
两浙、江淮,还有江西这三处地区,原本就是吴国的精华地区,经济较为繁华,农业较为发达,若是这三处地区受旱灾影响而收成欠佳,必然会影响到全国的收成。
要想弥补这种收成差额,杨渥一共瞄准了两个地区。
第一个就是去年刚刚并入吴国的荆襄之地,这里虽然刚刚经历的兵乱,不过毕竟是开发极早的地区,底子厚,根基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两浙等地区的损失。
另一个就是海外,或者说的更具体一点,那就是占城、暹罗等地区,那些地方的农业虽然比不上江南地区的精耕细作,但胜在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再加上当地人口较少,所以相对来说粮食有盈余。
所以从去年起,杨渥便下令吴国的商船队尽量从那些地区购入大量粮食,就是为了今年可能的旱灾做准备;即便到时候灾情并不严重,那些收购的粮食也能够用来作为军粮。
经过这大半年的收购,如今金陵和广陵等地的粮仓基本上已经充盈起来,这才是杨渥明知道今年有可能出现大旱,也下定决心要夺取徐州的信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