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3 / 4)
事情。
只是,提高将士们的待遇也就意味着增加了财政负担,如今的吴国到底能不能支撑起给将士们的加薪呢?
要知道去年吴国建国之后,不仅一次性增加了六万禁军,同时因为各种封官加爵,供养百官的开支也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使得之前还显得盈余很多的财政,一下子又变得紧张起来。
若是在这个时候再给将士们提高待遇,财政负担就会更大,只怕到时候不仅没有盈余,还会出现赤字。
毕竟禁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之众,即便每个人只增加一点点薪酬,对整个国家的财政都会带来不小的压力。
此外,禁军的待遇增加的话,那么厢军的待遇是不是也要增加呢?
若是只增加禁军的待遇,那些厢军将士肯定会有不满。
这样一来,需要增加的支出就更多了。
一旁,李承嗣同样想到了这些问题,不过这里显然不是商议这种事情的地方,所以他并没有说什么。
匆匆吃过饭后,杨渥一行人立即回到宫中,并将户部尚书骆知祥招了过来。
“大王是说,想要提高禁军将士的待遇标准?这件事只怕有难度啊!”骆知祥听了杨渥的话后却是面有难色。
“有什么难度?你刚才不是说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有一百万贯左右的盈余吗?将其中的八十万贯用来改善禁军将士的待遇,每个人每年平均都能获得四贯,这难道也做不到吗?”杨渥大声问道。
他刚刚将骆知祥召来,就向他询问了如今的财政状况,得知每年大概还能有一百万贯的盈余,所以决定将其中八十万贯用来提高将士们的待遇。
在他看来,给将士们增加的薪酬并不一定要增加多少,但一定要增加,这可以给将士们希望,让他们知道国家并非忘了他们,而是暂时财政困难,等以后一定会继续增加的。
当然,若是增加得太多同样不好,一来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使得财政难以承受;二来也会使得将士们生活安逸,从而减少了他们冲锋陷阵的动力。
而一个士兵平均一年增加四贯钱的话,相当于一个月大约增加三百文左右。
按照目前的市价,三百文钱基本上能够买到一百斤口粮,供养一两个家人的话已经勉强足够了。
至于剩下的缺口,就只能等以后再提高了。
至于厢军将士,杨渥觉得可以逐渐将厢军改为征召兵,也就是让百姓轮流服兵役,以减少财政支出。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