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计划(2 / 4)
先帝的事情来呢?此事不可再提!”
罗绍威观看他的脸色,顿时知道了他的心意,当即劝说道:“先帝与大王固然有恩,却对天下人没有什么德行,这才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王威加海内,翦除各地不服从的藩镇,如今中原已经平定,百姓得以安生,这些都是大王的功劳,与天子可没有半分关系。大王若是建国称帝,乃是天意所归,还请大王不要推辞!”
……
朱全忠心中虽然早就有了篡位称帝的想法,不过必要的脸面却是要顾及的。
自从王莽从汉朝禅让得位后,先封大国,加九锡,并且授予“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殊荣,然后再接受禅让,就成了后世权臣篡位的“标准流程”,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是这么做的,后来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同样曾受过“九锡”之礼节。
而朝中有些大臣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结果却没想到引起了朱全忠的极大不满,以至于不少大臣人头落地。
如今朱全忠想要登位,自然没法再用过去的那套流程,不然就是自己打脸了。
过去的流程不能用,那就只能用新的流程,但登基称帝这种事情总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必须有人来请他登基,然后他再三推辞,最后才在众人的请求之下登基。
如此才能显示自己得位乃是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不是那些草头王自己封的天子。
朱全忠虽然心里急着称帝,但这一套基本的流程却是不能不顾。
所以他对罗绍威的劝进之言虽然一律拒绝了,但在最后却是点明了一句:“你劝孤登基称帝,但若是天下人都出来反对该怎么办?”
罗绍威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劝进的话已经被朱全忠听进心里去了,至于他说的各种拒绝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我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要你们一起来劝我当皇帝才行!
明白了朱全忠的心意后,罗绍威不再劝言,告辞离去。
不久之后,罗绍威在魏州向天子进言,请求天子禅让给梁王朱全忠,以顺应万民之心。
在罗绍威向天子进言之后,朝中百官同时醒悟过来,纷纷向天子上书,请求天子禅让。
如今的唐朝天子尚未成年,不过是朱全忠所立的一个傀儡罢了,手中半点权利都没有,此时见众人开始劝他退位,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此时的他除了乖乖听从朱全忠的安排,以求保住性命外,其他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十二月初,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