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与篡位(2 / 4)
是升级成节度使。
然后就是爵位,按照大唐的爵位继承之法,杨渥继承吴王爵位时必须降低一个等级,也就是继承郡王之爵位;历史上的杨渥最终继承的就是弘农郡王的爵位。
不过这一世的杨渥东征西讨,建立的功绩不比他父亲少多少,再加上在淮南的威望崇高,淮南众官员自然没有谁提及朝廷的爵位继承之法,一致请命直接继承吴王爵位。
最后就是一些必要的头衔,比如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等,这些都由宣谕使李俨作为天子的代表承制进行加封。
正式接位之后,接下来便是丧葬之礼。如今的淮南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家到国的转变,所以早在杨行密病重不久,具体的丧礼便已经制定下来,此时杨渥等人只需要按照之前定下来的流程走就行了。
杨行密一生节俭,所以很早以前就留下了遗命,让杨渥对他的丧礼从简操办,只用谷地里的葛布做寿衣,用梧桐木制成棺材,放几件陶器作为陪葬,直接在某个夜晚埋到庐州的某个山谷中就行。
不过此时杨渥却拒绝执行他的遗命,虽然杨行密如今只是大唐的亲王,但杨渥建国称王乃至称帝的野心是早就确定了的,到时候杨行密肯定会被尊为太祖,一朝太祖的陵墓怎么能那么寒酸呢?
所以同样是很早以前,杨渥便不顾他父亲的遗命,暗中下令在升州城外修建新的陵墓,不过为了赶工期,在具体的营建上却非常节俭,最终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修建成了。
当然,节俭归节俭,但具体的礼仪上却是完全按照天子的礼制来的!
这一切,都是瞒着杨行密以及淮南官员,直接让升州刺史陈彦谦负责营造的。
此时杨渥此时将他的安排一说出来,众多淮南官员们便纷纷眼前一亮,按照天子的礼制来安葬杨行密,那么杨渥的心思就很明显了。
这些人心中对于大唐的情怀反而没有杨行密那么深,所以对于杨渥的僭越之举丝毫没有反对,反而心中感到振奋。
接下来便是为杨行密议定谥号,在这一点上,当“忠武”这个谥号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确定了杨渥接位的典仪,又操办完杨行密的丧礼后,时间已经是四月底了。
杨渥下令给各方藩镇派出使者通报杨行密薨了的消息。
在历史上,因为杨渥自身威望不够的原因,加上那时的淮南远没有这一世的淮南强大,所以他接掌淮南后一直都是秘不发丧,等到几个月后大局已定这才派人通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