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战将至(3 / 5)
在老蒋的授意下,一封封的电文在发给调防部队的同时,也发给了已经身在株洲的孙玉民,看到老蒋果真按照自己的设想,调整和布署着部队,他不由得信心大增,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事的胜利,更多了几分半握。
就在国军这边加紧备战的同时,阿南惟几也在做着进攻的准备。
此时的十一军虽然仍然是日军唯一的一支野战部队,可是所受待遇早已经不是从前相比。
由于日军大本营按照明治时期以来遗留的传统,把陆军战力的重点,放在了对付苏联的北方国境,而实际的目标却指向着南方,企图以一部分战力用于攻取东南亚。因此,现实中的日军主战场中国战线,兵力和实际上的战力,都没有充分投到这个主战场上来。
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担负着解决中国事变的所谓的“日军中国派遣军”,一直为强迫缩减兵力、限制作战地域、限制兵站等而感到苦恼。虽然“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认为,第11军在武汉地区存在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第11军得到的弹药和兵力补充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反而却大为减少,甚至只有1938年武汉会战的一半,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进攻能力,总数不足十二万的日军十一军主力,此次能被阿南惟几调用攻击长沙的,实际上仍只有第三、六和第四十师团,可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国军包含着两大王牌主力,孙玉民的十二军和王耀武七十四军在内的中国军队三十七个精锐师,足足三十余万人。
阿南惟几作为畑俊六的老部下,他手上的兵力虽然是捉襟见肘,可并没有一味地寻求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全力支持,唯一的要求还只是让畑俊六把原本助攻的第三飞行团换成了第一飞行团。
阿南惟几备战的同时,日本国内的动荡也逐步加剧。原因在于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巨大胜利,德军的军事冒险一再得逞,这使得以少壮鹰派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十分的眼红,迫使日军大本营南进的心情,也空前迫切起来。7月2日,首相近卫文麿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决定调遣优势兵力全力向东南亚扩张,并且“不惜与英美一战”。
为了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文麿展开了外交攻势,加强了自1941年4月开始的以“牺牲中国求得妥协”为内容的日美谈判,企图通过谈判,一方面断绝中国的一个最重要后援,迫使中国早日屈服;另一方面为侵略战争赢得时间。但在谈判过程中,外相松冈洋右过于锋芒毕露,一味激化同美国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