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比试(下)(3 / 8)
佣兵开始横行欧洲,并赢得了欧洲最强步兵的美名,瑞士方阵也开始普及化,并衍生出更多的版本,诸如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方阵都是瑞士方阵的变种。当然,这其中还有文艺复兴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古典军国主义的复苏,近代军队也开始逐渐成型。
和封建军队不同,近代军队不再强调个人武勇,而是转为强调配合和团队精神,在战场上就如同一台工业革命之后的自动化机器运转,所产生的动能这就不再是那些靠着个人武勇的封建军队能够抗衡得了的了。当然,除此之外,作为提供零件的新式募兵和军校制度、提供能源的军需制度以及作为芯片存在的参谋制度同样不可或缺。
瑞士方阵最初凭借的乃是同乡的情谊和瑞士山民的坚韧,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文艺复兴对于古典军国主义的复苏,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军队的凝聚力和承受伤亡的能力也在疯狂攀升,甚至到了美国内战期间,竟然出现过一支军队在炮火中呈队列前进,直到阵亡超过八成才出现崩溃的奇观。
和瑞士人为了应对奥地利重装骑兵的威胁相同,其实早在明朝的嘉靖年间,由于北方蒙古人和东南的倭乱,明朝军队在平乱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两种思路。
第一种便是李成梁吃空饷、喝兵血以养家丁亲兵的思路,这其实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中国版本,李成梁名义上指挥十万辽东明军,其实际上在战场上只能凭借千余人的亲兵和家丁作战,所以他的斩首数量最多也只有一千多。但是他的亲兵家丁也确实敢战,这些汉家骑兵在战场上疯狂的砍杀蒙古人和女真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就连被后世赞誉其有十大功绩的**哈赤也只能靠着认李成梁为干爹才能幸免于难。
第二种思路是戚继光折腾出来的,通过对倭寇和蒙古人作战,戚继光发展出了步兵营、马营、车炮营、辎重营的多兵种联合作战体系,借此花式碾压各路野蛮人。虽然戚家军最出名的乃是鸳鸯阵,但是无论是鸳鸯阵还是诸兵种配合的体系,按照戚继光的思路同样是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配合才是这支军队的取胜之道。
其实在之后的历史上,这两种思路曾经出现过一次碰撞,就是陈文曾经讲过的浑河血战。一方是由通古斯蛮族统合辽东当地女真人和蒙古人所组成的八旗军,而另一方则是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将军编练的新的一支戚家军。
**哈赤的八旗军是按照李成梁的思路折腾出来的,以劫掠财富和夺取土地为目标的他们较之李成梁时代更加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