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下)(3 / 8)
不进去!
——整个欧洲的道路布满地雷,电话线路被切断,大小桥梁被炸毁,除了几条承担军事任务的主干线之外,全欧洲的交通都处于瘫痪状态。在法国和意大利,80%的铁路和60%的公路网无法使用。在希腊,战前四分之三的船舶被毁,连港口设施都基本成了废墟。欧洲人普遍有效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步行。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还在继续进行,欧洲各国正活跃着数以百万的反政府游击队,听从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无线电远程指示,一刻不停地四处炸桥梁、扒铁路、挖堤坝、烧仓库……很多地区基础设施修复速度,往往还赶不上他们的破坏速度那么快,在超级寒潮、气候异常和饥荒面前,自然是愈加凄惨。
在这种状况之下,各国的首都和大城市,最多也只能够维持最低标准的战时食品配给制度,而在绝大多数较为偏僻或者被破坏得太惨重的地区,当地政府——如果还有政府这种玩意儿的话,已经是连配给制度都无法维持,只能什么都不管,任凭人民自生自灭:目前的西班牙、瑞士与荷兰就是这么一副状况。
苏联方面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收缩兵力,撒手不管,除了保留少数可以通过海路补给的港口据点之外,原本进驻西欧的红军主力,在一九四七年的夏天,基本都已经撤出“柏林——日内瓦”一线以西地区,退守情况相对较好的东欧,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自力更生”,独力解决国内的民生问题。
结果,无论哪个西欧国家都没能解决自己的民生问题,只知道继续向苏联讨要援助物资——但即使拿到了援助物资,因为交通瘫痪也分发不下去,只能囤积在港口慢慢消耗。同时还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难民潮,两千多万饥寒交迫的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德国人和东欧各国人民,挣扎着逃向传说中有着牛奶和面包的苏联,其中在半路上倒毙了一半以上,只有不到一千万人能够活着踏入苏联境内。
在难民入境之后,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最高指示,除了部分技术人才及其家属之外,所有难民都不许在苏联欧洲版图内逗留,一律火速遣送西伯利亚开荒种地砍木头下矿坑。对此,难民们的反应自然很大,没有谁愿意心甘情愿去西伯利亚那种地方。但问题是,如果铁了心不去西伯利亚,那么斯大林就要让他们去地狱了。
——斯大林时代的红军,可不是后来心慈手软的红军,政委的大能和契卡的威名,依然比地狱撒旦更加可怖,对待眼下这会儿疯狂涌入国境的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