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中)(9 / 10)
就已经根本算不上是革命家了,只能说是擅长作秀的政客和满嘴忽悠的空想家了。
因此,甘地是真心厌倦了流血牺牲,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恢复和平;残存的土邦王公是对革命恨之入骨,想要让印度恢复到之前的旧状态;尼赫鲁则是想要挤掉现在的国大党主席鲍斯,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印度之王……跟甘地这个大慈大悲的绝对和平主义者不同,尼赫鲁是一个傲慢到了极点的高度贵族,一个比希特勒更加狂妄的野心家,从小就自比为亚历山大大帝。
美国总统尼克森在《领导者》一书中这样评价尼赫鲁:“才华出众,目空一切,贵族气息重,脾气暴躁,高傲自负”,而且“有时还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
在尼赫鲁的眼里,印度应该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的其他国家都应该按照印度人的道德标准,应该按照印度人的价值观来做事、生活——早在1934年,尼赫鲁就在自传中雄心勃勃地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喂喂,这已经比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还要更疯狂了好吧!你忘了连印度自己都还是殖民地呐!
很显然,像尼赫鲁这样一位自命不凡的“天命伟人”,是绝对不会甘心臣服于任何人的。
所以,这心怀鬼胎的三方早已秘密勾结起来,策划了不止一次的夺权阴谋。只是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横扫宇内、独霸印度洋的年月里,面对得到日本支持的钱德拉.鲍斯,他们根本就不敢乱说乱动。等到日本帝国土崩瓦解,联合舰队退出印度洋之后,尼赫鲁又发现了另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
——即使联合了那些倾向于自己的土邦,他也打不过真纳、鲍斯和锡克人的同盟。
虽然都打着印度国民军的旗号,但鲍斯的嫡系部队乃是在战场上被日本人俘获的英印军战俘,好歹也是职业军人出身,之后又得到日军的训练和实战的考验,怎么算都比尼赫鲁和甘地手下的乌合之众更强一些。
穆盟领袖真纳的部队则更不得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时代,印度文官系统的总部在德里,英印军的老窝却在拉瓦尔品第,而那里如今已经是真纳的根据地。也就是说,英印军的正统传承是在真纳的手里。
至于锡克人就更不消说,早在莫卧儿王朝时代,他们就已经是整个印度斯坦最能打的一帮人……
相比之下,甘地这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宗师,不要说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