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中)(8 / 10)
与人口几乎与欧洲列强不相上下,王公的宫殿里堆满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珠宝。但也有一些贫穷的土邦,疆土狭小得仅仅相当于一座公园,王公的家产微薄到近乎乞丐,只能住在破旧的马厩内。
总体而言,印度各土邦的王公们,无论是富有者或者贫寒者,无论是笃信宗教者或者骄奢淫逸者,无论是腐败没落者或者开明进步者,无一例外地对英国忠诚不二,效尽犬马之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都为英国慷慨解囊,流血牺牲。甚至组织、装备、训练了数支远征军,在米字旗的指引下,厮杀于各个战场。
即使是到了英属印度殖民地崩溃瓦解的过程之中,印度传统土邦王公的造反态度也并不积极,其中相当一部分王公,甚至为大英帝国忠心耿耿地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直至被鲍斯的印度国民军打到兵败国灭。剩下一些王公也是在无奈之下拥兵自重,或是投靠相对宽容的甘地一方,或是自立为王,暂时观望。
事实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大英帝国的军旗,能够有朝一日重新在南亚次大陆的土地上飘扬。
——虽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钱德拉.鲍斯和他领导的国大党激进派,在镇压土邦王公的手腕上远远不能跟俄国布尔什维克相比,充其量也就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废藩置县”、“四民平等”那个等级。具体来说就是废除种姓制度、没收不合作王公的土地、发展工业化等等。但对于这些思想境界多半还停留在封建农奴时代的印度土邦王公来说,这就已经是好像魔鬼一般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更别提在革命战争的动荡之中,即使是发动战争的国大党,也根本控制不住混乱的社会秩序。很多出身草根的强人,纷纷利用失控的局势,趁机起兵作乱,把地主王公们杀得人头滚滚——虽然印度的宗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醉人民的反抗意识,但当烽火已经燃起之后,依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暴民们以下犯上。
相比之下,甘地那种“让印度回到英国人抵达之前的状态”的主张,却是让诸位王公们甚为心动:哪怕回不到英国人到来之前的“美好时光”,而是重新跪倒在米字旗下做英王的忠臣,至少也比现在要强吧!
而随着残酷战争和流血革命的不断发展,曾经主张独立的甘地也渐渐开始觉得,与其让印度就这样不断地流血,最后撕裂成一堆碎片,还不如让一切都回到英国人统治的太平时光呢!
——如果说,鲍斯领导的印度国大党激进派,或多或少还有几分革命者杀伐果断的风范,那么甘地领导的国大党温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