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金陵歌舞何时休?(四)(5 / 9)
胀虽已开始,但涨价速度还不算很快。
等到了战火纷飞、大旱连年的崇祯年间,因为肆虐于内地的流寇和天灾进一步破坏了农业生产,而社会秩序的混乱又迫使人们纷纷开始囤积物资,曾经沉睡在地窖里的白银大批流入市面,参与交易,结果就导致市场上的商品缺口越来越大,各种物价自然火箭般飞速上扬,一石米卖五两银子都是常事了。
如果是在现代社会,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政府就要动用战略物资储备库来平抑物价了。问题是,明末的朝廷官仓早已被贪污了个精光,崇祯皇帝手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物资储备。所以他在宫里只觉得越发钱下面就越缺钱。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手里的钱再多,也会给得心里发毛,更别提他手里其实没几个钱呢?
于是,崇祯皇帝不断地催征更多白银,还多次责怪地方官府在催饷方面办事不力。可身居九重的他并不知道,在农业生产力急速倒退,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越是拨发更多的白银,物价就越是暴涨,银子就越是显得缺乏,朝廷发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市场涨价的速度——这跟蒋委员长印金圆券发军饷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崇祯元年,每年三百万两银子买到的物资,或许可以在辽东维持十几万大军连续征战,但等到崇祯末年的时候,由于物价暴涨的缘故,每年五百万两银子可能都不够区区三四万关宁军糊口了。
不要以为白银就不会贬值,事实上,在明朝晚期,白银的购买力坚挺程度还不如二十一世纪的人民币!
※※※※※※※※※※※※※※※※※※※※※※※※※
而在这个时空的南京永和帝******治下,江南市场上的物资供求情况,也同样处于急速恶化之中。
没办法,虽然眼下的江南并未遭灾,但无论是蔓延在江北的战火,还是二帝对峙的天下局势,在百姓心目中都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战乱的即将来临。而随着四面八方的战火陆续燃起,江南水乡又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后的避风港和救生艇,不知多少人正在纷纷攘攘地涌入这片最后的净土,完全没考虑到这片狭小的土地是否承受得住——从江北逃亡过来的大批难民,给这座城市营造出了末日前的繁荣。
——这些逃难的人们虽然背井离乡,但身上多半都带着一些钱财。在抵达南京之后,他们需要食物充饥,需要房屋居住,生病了也需要药品。而这一切最基本的必需品,都得用他们身上携带的财货来换取。如果钱用光了,他们就得以最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者去偷摸拐骗,犹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