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南美的中原(2 / 9)
陆。真正比较早就被开发出来的土地,只有巴西的东南部沿海,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为核心的十五万平方公里版图而已,相当于四个台湾岛或小半个日本的面积——跟俄国一样,巴西也是看上去幅员辽阔,真正的核心区却小的可怜。
而其他的热带拉美国家,也都有着类似的困境——国土看着不小,真正能住人的地方却不多。
除了海岸线的港口都市之外,热带南美洲的另一个人口稠密地区,则是安第斯山脉。这里地势较高,故而相对凉爽干燥,虽然山地崎岖,却比低洼的雨林更加适合农业发展,于是成为了古代印加文明的摇篮。即使到了现代,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这些国家的主要城市群也并不位于沿海平原,反而建设在安第斯山脉之间,海拔最高可达二三千米的谷地和高原上,以此来避免热带湿热气候的困扰。
可问题是,高山地区固然凉爽,但公路铁路的建设成本也随之飙升。崎岖的山岭严重限制了这些城市与外界的往来,也让这些山区城市彼此之间的交通变得十分困难,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上述麻烦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还不算太严重,所以在群山之中诞生了傲视南美的印加帝国。但到了工业化时代,则变成了发展工商业的噩梦——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大型的工业区,是能够建设在地形崎岖破碎的高山上的!
因此,安第斯山脉就像是美洲的青藏高原,虽然巍峨险要,但却无法建设起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既然如此,巴西是南美的俄国,安第斯山脉是南美的青藏高原,那么哪里又是南美的“中原”呢?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在南美洲扮演这个角色的,乃是巴西南方的三个国家——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它们瓜分了南美洲的“中原”:总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拉普拉塔平原。
其中,这片土地的南部被称为潘帕斯草原,北部则被称为大查科平原。在现代,拉普拉塔平原大部分归属于阿根廷,还有一小部分由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分享。
与北面让人望而却步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相比,拉普拉塔平原位于南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与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类似。它是这块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设成本,适中的降水量和温带气候造就了富饶的农业区。夏季足够干燥,传统谷物能够成熟,而冬季又足够寒冷,限制了疫病的影响。但拉普拉塔平原的真正优势,还是在于该地区的河道结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汇入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