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五)(5 / 14)
的年轻武士问道,“……以明国黄石大帅之法打造的我藩新军,目前已经练成一万,粮秣弹药的库存皆有许多。九州最强的岛津家已经降伏,西国其余诸藩也是尽皆惶恐。纵然还有二三暗中心向幕府之辈,譬如土佐藩山内家、唐津藩寺泽家、岛原藩松仓家之流,也都与我长州藩相距甚远,且兵微将寡,根本无力阻挡我藩出兵。如此看来,我军的东征上洛之路纵然不能说是一呼百应,至少也能让各藩两不相帮,又为何不能出兵呢?”
——日本中世纪的武家幕府,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靠谱的体制,幕府每时每刻都必须要对藩国保持压倒性的优势,如此才能维持整个幕藩体系的安泰无事。如果幕府一旦稍微有了衰弱的苗头,那么接下来马上就是众叛亲离、墙倒众人推的悲催前景;或者至少也是这种坐视叛乱爆发,无人理会幕府安危的局面。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你可知道,在战国年代前后,有多少枭雄成功上洛?大内家、细川家、三好家……可除了最后的信长公之外,又有哪一家得了天下?还不是中道崩殂、由盛转衰,从此霸业成空?”
守随信吉对此连连摇头,“……即使是信长公,从上洛成功到制霸天下,也前后花了十多年吧!所以,对于我毛利家的征途来说,上洛进京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结束!跟四年之前相比,德川将军家确实是衰弱了许多,但也还没有弱到可以一战而灭的程度。诸君还须做好征战沙场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准备。
明国有谚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倒幕之事无法一蹴而就,那么为了持久作战,后方就得清理干净!记得当年丰臣太阁在出兵二十万打赢小田原城之役,消灭关东霸主北条家之后,分明是天下已定的局面,却还是又花费一年时间扫荡了东北的陆奥、出羽各家诸侯,才从容调集各藩兵马,出征朝鲜——若非事先如此犁庭扫穴、斩绝后患,只怕在丰臣太阁渡海攻朝稍有受挫之后,奥羽偏远之地就要立时生乱了!
同样的道理,我藩虽然先破幕府,又平萨摩,兵威震慑海内。可眼下的九州局面最多只能说是粗定,多数藩国只是暗中送信投诚,尚未公开臣服,谈不上可靠。另有平户、唐津、岛原数藩,更是死硬的佐幕派,还在继续以幕府和四国土佐藩为外援,坚持与我军为敌。甚至就连幕府安置在九州的长崎奉行,迄今也尚未剿灭,这几个月里还在继续通过长崎港联络西洋商人,帮助幕府从海外进口硝石和军械……”
他一边如此对着众人侃侃而谈,一边用指头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出日本关西的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