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上)(3 / 4)
青山脚下花正开……”
与此同时,哆啦a梦则在得意洋洋地向二十一世纪的土包子们,炫耀着二十二世纪的生物科技成果。
“……这种【七日速生麦】,是未来世界开发南极大陆初期,由各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联合研究出来的耐寒耐旱耐贫瘠超级农作物,可以适应多种严酷气候,尤其耐寒耐旱,号称在冰山上都能长!”
哆啦a梦举起一束麦穗,对郭京和野比大雄介绍说,“……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栽培,不需要精耕细作。至于缺点,则是每一轮的产量比较低,而且不耐热也不耐涝,被水淹了之后就会绝收。而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差,所以只能种植在寒冷干燥的地方,正好适应蒙古草原这片地方……”
不过,无论这种【七日速生麦】有多么的厉害,如果大面积地种植在蒙古高原上,还是会出问题的。
实事求是地说,蒙古草原其实是不怎么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从古至今,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一直没有中原地区发达?为什么这些游牧民族要一直不停地南下侵犯中原?因为他们的自然环境过于贫瘠和脆弱,只适合粗放的游牧业——草原上的河流太少,年均降水量只有二百毫米(江南地区在一千五百毫米左右),水资源不是很充足,并且临近沙漠,很容易受沙漠的侵袭,沙尘暴现象更是突出。在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广袤的草场就是抵抗沙漠的天然堡垒,它能防止水土流失,阻止沙土的移动,而大多数需要定期收割的农作物却不行。如果在技术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强行开垦草原,改种农作物,那么蒙古草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加速沙漠化,使得整个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大破坏。
清末和民国时代,中国曾经对蒙古草原进行过开垦,那还是在相对湿润的漠南草原,但结果依然是失多得少——草原被开垦破坏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壤的养分很快就会流失,获得的耕地要不了几年就只能荒废抛弃,接下来还导致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频繁,最后弄得北京和太原的街头都整天刮砂子。
因此,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北京的沙漠已经入侵到距离天安门广场不足20公里的位置,国家每年都不得不拿出巨额资金营造防护林、防沙治沙,为当年的胡乱开垦买单……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鉴于上述惨痛教训,作为一只节操很高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早已替契丹人想到了这一麻烦,并且准备了解决的对策——那就是未来世界进行极地开发的另一种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