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治(下)(7 / 9)
一股浓烈的酸味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从做演示的学者手上的又一个玻璃杯中冒出来的。赵文饶有兴致的看着那学者又把一条铁片放进杯中地透明液体里,一串串气泡便冒了出来。学者用新地玻璃杯收集起这些气体,放到灯火边一点,砰的一声,玻璃杯中爆出地火焰让赵文吓了一跳。
“这又是什么?”
“这酸液就是绿矾油,或是叫硫酸。把铁片放进硫酸中,就又会变回绿矾,而产生一种气体。由于这气体比空气还轻,灌入孔明灯中,不用点火就能升上天,前日便由大王亲自取名为氢气,是一种新的元素!”
赵文扭头看了看赵瑜,而赵瑜却看着学者手上的玻璃杯。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注意到实验结束后在玻璃杯内壁上挂着的水珠,但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较真的学者发现这一点,并追查下去,发现水并非是一种元素。
从化学研究院出来,赵瑜带着赵文等人,去了数学、理学等研究院走了一遭。对于这些关系到东海未来发展的学会,赵瑜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多加勉励,并宣言要设立奖金和荣誉称号给予杰出的学者以奖励。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只要东海王喜好百科之学的名声传出去,自然会有无数人会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想不到这些研究院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还真多。一个三棱镜就能把太阳光变成彩虹一样,还有什么惯性,天天都能感觉到,但以前还真没注意。”赵文还念叨着刚刚从理学研究院里看到和学到的新东西,对着赵瑜笑道,“二郎,你这几年的钱还真没白花。”
“那是当然。这些还是基础研究,以后越来越多。”
“本来还担心。学校越开越多,教出来的学生快没地方安排了,现在有这些研究院可以塞人,陈相公倒也不用头疼了。”
“就算没有没地方安置,我也不在意。人才是不嫌多地,人才越多,挑选的余地就越大。大宋人丁不过六千万。其中专心读书进学之人不过百之一二,大宋选士就是在这百万人中挑选。但我东海人口不过两百万。男丁为其半数,但可选之才却超过二十万。我丁口是大宋的六十分之一,但人才却是五分之一,而质量更是远胜。这才是我东海兴旺发达,虎视天下的根本所在!”
“若是日后二郎得了天下,把教化推广全国,让全天下亿兆万民同受教育。从这么多士人里选出的人才,必是个个国士。”
“那当然!”赵瑜点头。心中却冷冷一笑:“国士我倒不指望。只要到那时,没有人敢对我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