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第三次产业革命(2 / 6)
漏出去,恐怕会让欧美国家感觉可信度不高。因此我们在泄漏计划的时候需要严密策划一番,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动作进行配合。”孙振东回答道。
“这个计划非常好,如果真的能让欧美上当,那么起码能消耗掉他们不少的劳动力资源。”谢葆璋十分认同的说道,对于如今的中国海军来说,战列舰已经不是主要的追求了,中国海军追求的是更高级的航母、潜艇等装备,也就是说海军下一步的动作,一是抓紧训练海军,以提高兵员素质,二就是将财力倾斜到技术研发方面。
“好,那就这么办。”江渝点头道,这个欺骗计划便确定实施,最高统帅部海军统帅中心与军情局接着开始完善这个计划的实施细节。
……
1922年,中华民国的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心内,用晶体管和硅片等原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中华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直接跨越到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高度,不过突破的只是核心技术,边缘技术还处于大幅度的空白阶段。
但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才是主要的。
电子计算机工程显然是一个大工程,这个电子计算机研究中心位于甘肃酒泉,参与这个工程的人员达到了八万人。
从编程到半导体材料制造,等等配套的人员、技术都纷纷出现。
但是真正知道在研究什么的人,却只有接触到了电子计算机的那少部分人,其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他们只是按照任务要求,完成局部的准备、研发。
这个电子计算机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有重大的意义,因为电子计算机对于人类生产力的提升有巨大意义的。
任何科研活动,普遍都离不开计算,甚至是海量的计算。如果靠人力来计算,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算错。
就如研究核裂变技术,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
如果中华民国能够研究出运行速度更快的计算机,那么相当于在进行某项技术研究时,要算一个月的计算量,几分中内就可以算完,从而使科研速度大大的提升,科研成本极大的缩减,从而带动其他领域的技术飞速发展。
而且计算机还可以用于军事计算,从而使参谋部能够快速的得到各种数据,以提高指挥效率,并提高反应速度。而时间,往往是胜利的基础。
江渝甚至是亲自主持电子计算机的研发,由于他的精确指挥,各配套单位对各自任务的攻关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攻关速度极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