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远洋运输业的竞争(5 / 8)
别是刚开采出来没有经过提炼的石油更是便宜到家,简直只能用廉价来形容。
中东人和世界各国都未意识到石油这东西的稀缺性,实际上不存在什么稀缺性,只不过后世因为美国财团掌控了大部分的石油,因为要卖石油赚钱,所以才疯狂提价,从而勒紧发展中国家的脖子。
这年头石油开采量还没那么多,加上石油资源的丰富,所以不存在什么意识。
中东人普遍都未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的掠夺,中华民国在分配产能的时候,中东六个石油出产国都差点为了争夺那些份额而掐架了。谁都想多分一点份额走,这就意味着利益。
中华民国在这些国家的石油开采是合资模式,既分给一部分利益给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虽然看上去不多,但只要石油开采到一定数量就很多了。而且这些利益是属于个人的,那就更多了。
只要中国在他们那里开石油,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就能暴富了。
这种利益分配是必须的,这样他们才能心甘情愿的让中华民国在他们的国家进行经济盘剥。
这就是合作,这些国家的统治者,相当于是把人民、资源出租掉,然后收一比出租费用。
原先制定下的中华民国四大石油产地,只建设了前面一两期的工程就停下来了,不论是库页岛还是中亚行政区,或是中东省的石油都只形成了很小的一部分产能,今后大部分石油都将从中东这些傀儡国家开采。
从而利用起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他们的劳动力投入到了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当中,自然也就可以使中华民国可以不用自己的劳动力去发展这个产业,从而投入到内部建设当中去。
而这些中东国家因为发展石油业赚到了钱,自然也就拉动了消费,中华民国起码可以攫取掉70%以上的财富。
把中华民国和那些附属国的劳动力都充分调动起来,生产出更都的商品,这样扩大了出产,又具备了购买能力,那么市场自然也就做大了。
所以中华民国的石油开采基本上都是从中东六个石油出产国那里进口,自然也就需要很多的油轮。
油轮建造起来简单多了,而且造得更大也不是很复杂,中华民国的油轮最大的排水量已经达到了5万吨。
油轮运输石油的成本是很低的,由于能长期使用,运载量就极大,基本上不影响石油价格。
中华民国关内的江苏油田、山东油田已经计划在中东六国的石油大量出产后彻底关闭掉了。
关闭掉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