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远洋运输业的竞争(4 / 8)
,如果美国继续造一万多吨级的商船,那么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但如果像中国那样制造三万吨级以上的商船,暂时又没那个产能,也没有那么成熟的技术。
这让美国财团纠结了,如果停下脚步,去造更大的商船,那么就错过了时机。因此现在美国,只能先造小一些的远洋商船,同时开始研发更大的商船。
中华民国却是开始普及三万吨级商船,并且已经出现四万吨级的商船了。这些超大型商船,是运输国际大宗货物的主力。
小一些的商船并非是没有竞争力,小商船因为灵活,所以可以运输那些比较急,运费比较高的货物。
而大宗货物则不需要运得太急,但运费就没那么高了,相较之下,利润也没那么高了。
此时的国际市场上,矿石之类的大宗货物运输,基本上大部分被中华民国的远洋船运业所包揽。
中华民国此时也需要大量运输大宗货物的超大型商船,这样才能将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以最低的成本运到中华民国。
小型商船方面,中华民国则以更加节省燃油,同时运货量更多、速度更快来建立货运优势。
当然货船的速度都不可能太快,太快的话对动力装置损耗比较大,提高了维护成本。但使用了新技术之后,速度已经提升不少。
最大的优势,还是集装箱系统的出现。
中华民国的商船很多都是集装箱货船,而欧美国家陆续开始普及集装箱港口,中国的集装箱货船是专门设计并制造的,效率更高。
……
另一边,华东造船厂却是在不断的研发更大的商船,这一年突破了四万吨级商船后,又开始向五万吨级进发。
五万吨级的大型商船,刚好能过巴拿马运河,再大就不行了。
不过中华民国是以亚洲为中心,没必要死守这个定律。
造船能力也经过了多次整合,超大型船坞也在不断的建造,造船台基本上已经建设得差不多。
华东造船厂,这是中国大型船只的制造企业,基本上所有远洋船只都是华东造船厂负责制造。
除了制造远洋商船,华东造船厂也在制造大型油轮。
中华民国的石油产地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那就是后世的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波斯、阿富汗这些地区。
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被各被分成了两个国家,相当于有六个中东国家是中华民国的石油输出国。
这个时代的燃油价格很便宜,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