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德意志帝国灭亡(2 / 7)
源太丰富了。不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是铁矿、铜矿,都不再缺乏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财富从地底下挖出来。
开发无非就是几个步骤,先修路,公路、铁路,然后用大型挖掘机把煤炭、铁矿石从地下挖掘出来。
露天开采技术在中华民国已经用的比较熟练了,这一年财团造出了斗容达到30立方米的挖掘机,采矿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幅度提高。
加上冶金技术的发展,中华民国的钢铁成本绝对是最低的。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冶金规模再次暴增,实在是市场需求量太过疯狂了,财团前些年大规模建设的矿山、钢铁厂都陆续大规模投入生产,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不是问题。
大量的钢铁生产出来后,制成各种钢铁制品投入市场。
农机、汽车、建筑钢材、造船、军工,这些领域的钢铁供应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还是有部分缺口,而且需求还在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团所做的就是继续加大钢铁产量。
“我们目前拿下了整个突厥地,那里是一个非常合适发展钢铁生产的地方,能进一步的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我们的产业可以调整一下。沿海的钢铁厂主要负责东部地区的钢铁供应,以及用于钢铁出口的生产。我们在突厥地的钢铁基地,则主要负军工生产,以及对西部的钢铁供应,同时也负责一部分出口。”周子跃向江渝提交了一份产业调整计划。
这个产业调整计划当中,军工业开始大规模向中亚地区转移。
“从中亚出口确实是不错,离欧洲比较近。”江渝点头道,周子跃指了指地图说道:“要是军方能打到高加索去,我们获得了黑海入海口的话,出口欧洲就更加方便了。”
“那还得在等等吧!起码得等到明年。”江渝笑了笑,“现在对红色毛熊开刀还不是时候啊!我们的野战军还没有训练好呢!”
“现在经济发展局势比较好,少打仗也是好的。”周子跃说道。
“不过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打仗。”江渝对周子跃说道:“我打算明年让军方在西北修一条四轨铁路到中亚行政区去。以后,再修一条高速公路到中亚行政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快速的将部队和作战物资运到前线去了。”
“我觉得高速公路可以放一放,等到经济萧条的时候再修。”周子跃建议道。
“我也是这么觉得,不过两条双轨铁路肯定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