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泡沫经济开始了(6 / 11)
看不到了,因为原生林全被砍光了。
此时中华民国在南方的林地开发政策相对保守,不过也不是不看法原生林,只不过大部分原生林都被保护了起来。
而在南洋热带雨林,则有计划的对一些雨林进行砍伐,并开垦出一些土地。
南洋地区看起来很大,但除了吕宋省(菲律宾)开发得比较彻底一些,其他很多岛屿都是原始状态,特别是新几内亚岛。
开发是肯定的,但不能像巴西等地的农民那样,直接一把火把原始森林烧掉,然后开垦出土地。
巴西地区的热带雨林,大部分都是被烧掉的,而商业化砍伐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实际上没那么大。
中华民国由此形成了,一南一北的木材生产基地,加上本土的经济林生产,已经使中华民国的木材供应非常充足了。
毕竟现在中国只有不到五亿人口,所需资源不是那么大。
而大量的商船,确保了原材料的运输,在沿海地区原材料运输已经逐渐不成问题。长江流域也有长江水道的运输。
华北地区的铁路网络已经趋于完善,公路也大量修建。西北地区也有铁路连接,但支线铁路比较少,因为西北人口不是那么多。
南方地区的铁路骨架已经大至上形成,就剩下云贵高原地区的铁路骨架未能完善。其他地区铁路骨架铺设好之后,通过地方集资、铁路投资,以及国家出资、财团出资等方式,开始大修支线铁路。
一个人口已经增长到了4.5亿人口的国家,加上藩属国那差不多1.5亿的人口,这样庞大的人口大兴土木,其建设量可想而知。
中华民国人口多,所以当苦工的劳动力还是很多。不过随着建筑行业的大规模建设,很多劳动力开始到工厂里转为工人,还有一部分则从较低生产力的苦工,转型为驾驶施工机械的驾驶员,同时有一批人移民到了新增行政区。
越来越多的苦工开始转型,开始脱离较低生产力模式,这使中华民国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就业率,而且是在很多妇女都参加了工作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是不断增加,老百姓通过不断的生产劳动,赚到了让他们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长,房子、车子都有能力购买了。
财团则通过报纸,不断的宣扬‘保值’、‘财富资产化’、‘努力消费’、‘分期付款’等观念。
老百姓有钱了,自然对好生活有追求,所以买房子,买新家具成为了老百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