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歪打正着(3 / 4)
很快,帕特里奇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正在得到加强,而且补充速度非常快。到七月十二日,已经有两个集团军得到了足够武装一个装甲师的主战装备。拖下去的话,每天从山海关送到辽东战场上的主战装备都能武装一个装甲师。
要不了多久,中国军队就能具备强大的突击能力。
显然,拖下去,美日联军离胜利将越来越远。
这个时候,美军的情报系统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最终影响了这场会战结果的重大错误。
当时,美军情报系统认为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部署在锦州,而不是阜新。
根据只有一点,即运入东北的主战装备全被送往锦州,补充给了部署在当地的几个集团军。根据彰武会战的结果,美军情报机构能够轻易断定,中国军队剩下的主战装备最多只能让两个主力集团军具备有限的装甲突击能力。
这个判断,在阜新会战之前,帕特里奇还有所怀疑。
等到阜新会战打响,中国军队全面固守,连战术反击都不多,让他不得不相信,罗耀武手里确实严重缺乏主战装备,部队缺乏突击能力,不然反击早就开始了。
随着大批主战装备进入东北战场,帕特里奇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也同时相信了那个错误的判断。
这也很容易理解,中国当局送往东北战场的主战装备肯定得优先补充给主力集团军,即便站在罗耀武的角度,在装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也应该首先让素质更好的主力集团军得到补充,然后才是新编集团军。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相信,在阜新作战的只有两个、甚至一个主力集团军。
中国军队迟迟没有发起反击,就是因为其他主力集团军都在锦州,盯着部署在盘锦的那几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以及几个日军主力师,随时应付美日联军在锦州方向上发起的突然进攻。
这一部署也符合常理,即守住锦州要比守住阜新重要得多。
更重要的是,罗耀武的意图肯定不是仅仅守住锦州,只要有足够的实力,他就会抓住机会发起反击。
再说了,罗耀武这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一直认为罗耀武会死守锦州,然后从阜新发起反击,击溃围攻锦州的美日联军。如果罗耀武反其道而行之,先迫使美日联军攻打阜新,再从锦州出兵,又南向北发起反击,或者干脆杀入辽河平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