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歪打正着(2 / 4)
帕特里奇只能让北面的日军加大进攻力度,争取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问题是,美军都打得如此艰难,日军能有重大收获?
再说了,日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严重下滑,又碰上了打日军特别拿手的第十六集团军,要想取得突破,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阜新会战打到第四天,在一种怪异的氛围中进入了僵持阶段。
拖下去的话,肯定对美日联军不利。
对罗耀武来说,拖延本来就是较为理想的战术。
阜新会战打响后,东北战局再次成为重点。
因为锦州离山海关太近,之后又没有能够坚守的战略屏障,所以罗耀武趁此机会,要求为前线部队补充主战装备。
如果在以往,这一要求肯定得不到满足,只是现在不同了。
锦州失守,华北就将受到冲击,北京的安全也得不到保证。结果,从七月十日开始,大批主战装备就源源不断的送往东北战场。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得到优先保证,之前已经通过从其他主力集团军抽调主战装备的方式得到了加强,而且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均已进入战场,所以罗耀武没有把得到的主战装备编入这两个集团军,除了将一部分提供给充当总预备队的第二十六集团军之外,其他的全部编入了几支部署在锦州附近的新编集团军。
这几支新编集团军都是最早成立的,从边境一直打到锦州,还参加过围歼韩军D集团军的第三次会战,有入朝作战经验,战斗力在新编集团军中绝对是最好的,官兵素质并不比主力集团军差多少。
罗耀武的意图也很明白,他要尽可能的武装几支实力不比主力集团军差的部队。
实际上,缺乏主力集团军一直是东北军的最大问题。在东南方向上,即便按战区制改编之后,陈必时的东南战区里也有八支主力集团军,王虞珉的华中战区有六支主力集团军,就连中原战区也有六支主力集团军。
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东北军并不吃亏,但是东北一直是主战场,六支主力集团军就没得到过长足休整,作战压力大得多。
可惜的是,罗耀武无权组建主力集团军,也就只能在新编集团军身上下功夫。
从这也能看出罗耀武的基本战术思想,那就是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得越久,他得到的补充就越多,部队的战斗力就越强。
与之相比,美日联军却拖不起,因为美日联军不可能从拖延中获得足够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