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八十二章 恰准时机(3 / 4)
故,持续作战能力明显优于海军舰载航空兵。
再来看陈必时的战术,也就不难明白他的目的了。
通过持续不断的高强度战斗,消耗美军的锐气,把美军拖成疲惫之师。这样一来,就算美军能够攻到宁波,甚至能够打下宁波,也得花大量时间调整,无法在大陆战场上取得迅速突破。
至于会打成什么样子,那还得看谁坚持得更久。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空中打击不是吃素的,拖得越久,中国陆军的消耗、特别是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部队的消耗就越大。
撑不住的话,还是守不住宁波,说不定连杭州也守不住。
也就在这几天内,东北战场上,罗耀武终于得到了发起进攻所需的作战物资。
这也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管元山在高层会议上做了保证,但是落实下去的时候却出了问题,物资筹备不力,在任何地方都不罕见。为此,刘诚志不但到国务院大闹了几会,还利用狄劭康赋予的战时大权,处置了几个基层官员,搞得中央政府鸡飞狗跳,最终才算把问题解决了。
罗耀武并不关心这些,有了物资,这仗就能打了。
一月五日,罗耀武在沈阳军区司令部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向参战部队的几十名将军讲解了他的作战部署。
这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要知道,在以往,罗耀武肯定是直接下达命令。
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次参战的不仅仅是六个主力集团军,还有在二线部队基础之上组建的十个新编集团军,以及三个地方民兵纵队。
如果只是主力集团军,问题还不大,各级将领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要让新编集团军与民兵纵队的指挥官明白司令官的战术意图,得把问题说透彻些,不然出了问题,谁也负担不起责任。
显然,这次动员的部队也不少。
六个主力集团军大概有三十万官兵,十个新编集团军还有三十五万人马,三个地方民兵纵队更是多达五十万人。
也就是说,总兵力接近一百二十万。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罗耀武指挥过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只不过,真正能打的,就六个主力集团军的三十万官兵。十个新编集团军能打,但是打不了硬仗,罗耀武也不敢信任这些部队。三个民兵纵队更别说了,全部负责后勤工作,打仗还轮不到他们。
当然,这一安排也备受指责。
民兵不多说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