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七章 落刀之处(2 / 4)
影响。只不过,这个影响并没有大部分人想像的那么大。
十七日凌晨,“华盛顿”号的舰长下达弃舰命令之前,帕特里奇拿到了第一份评估报告。
按照联军司令部地面作战处、即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在这份报告中提到的观点,如果将登陆时间延迟四十八小时,等到“林肯”号与“斯坦尼斯”号返回,就不用对作战行动做太大调整;在此期间可以动用冲绳岛上的战术航空兵、两栖攻击舰上的垂直起降攻击、甚至是国内的战略轰炸机对大陆军队进行遮断式轰炸,阻止对方向大台北地区增兵、以及做大范围部署调整。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再等待四十八小时了。
没点能耐,帕特里奇肯定当不上联军司令,日本的服部留名与台湾的童少卿也不会把他当回事。
收到航母战斗群遭到突然打击的消息后,帕特里奇首先联想到了台岛上的地面战斗。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陈必时指挥的大陆军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各部队还在努力战斗,但是战场情况对大陆军队极端不利,如果不尽快做出调整,迟早会发展到“穷途末路”的地步,集体投降也不是不可能出现。
盘踞在淡水港的两栖部队开始炸毁港口基础设施,向竹围村运动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陈必时正在针对新的战场局势做出转变。也就在这个时候,美军航母战斗群遭到大陆空军集中突击,战局急转直下。
如果说这两者没有关系,恐怕连最基层的参谋都不相信。
想得简单一点,陈必时想借此机会让困守淡水河东岸的两栖部队与五十四军撤到淡水河西岸,沿着淡水河与大汉溪建立新的防线,将日军挡在对岸。只有这样,大陆军队才有足够的转圜空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仅此一点,帕特里奇就得佩服陈必时。
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在南面打得不顺畅,先稳住阵脚缓口气是很正常的选择。只要这条战线形成了,哪怕日军再投入一个师团,美军投入第二个陆战师,也不一定能够从凭险据守的大陆军队手里占到便宜。
打成了消耗战,结果就不是由双方的军人决定了。
问题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真要这么简单的话,这场仗就好打得多了。
从帕特里奇的角度出发,即便陈必时指挥的大陆军队退守淡水河与大汉溪防线,美军也能在淡水河南岸发起一场两栖登陆战役,在台北县的八里乡或者桃园县的大园乡上岸,迂回到大陆军队的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