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陈留(3 / 5)
那样,背着一个背包跑到军营里去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显然已经不现实。那是低级军官的做法,而现在陈留军已经膨胀到两万之巨,再想像从前那样,同每一个士兵亲切交流已经没有任何可能。
最好的办法是,由他来训练军官,然后由军官去训练士兵。
这个时候,教导队的作用就突现出来了。
新抓的俘虏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六百士兵不堪使用,已经打发到何长顺那里去做工了。剩余的人马应该尽快充实到部队中去,这一万多人还都是强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可望还真给人丁匮乏的高原送来了一分大礼。
但问题也来了。单独成军肯定不合适,老实说,对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高原不包任何幻想,若平均分配到长胜营和无畏营去,人数也实在太多了。有明一朝,一个卫所也不过五千精兵。上万人的营,闻所未闻。人多并不代表战斗力的提升。一上了战场,反有指挥不畅之虞。冷兵器时代,将官的命令最多能够让五千士兵知道,再多就乱了。古人的军制还是很有道理的,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五千人一营是最佳选择。
所以,拆分长胜营和无畏营是当务之急。
不但这两个营,连高原亲领的飞虎营也拆开了。除保留其教导队外,其余老兵都分了下去,只保留基本骨干。
飞虎营现在还保留着一千人的编制,主要成员是孙可望的那支骑兵。飞虎,飞虎,没有骑兵,自然也飞不起来。从根子上说,高原长于骑战,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骑兵统帅。
高原同傅山商量了一下,王滔依旧领无畏营房,黄镇领长胜营。他们的副手应保和黄大牛则抽调出来成为两个新军的统领。应保领有的一军名曰:定远,旗帜是一头雄狮;黄大牛的新军叫:镇远,旗帜是一头野牛。将来如果还要成立新军不妨起名:经远、来远、致远……以此类推,全部套用北洋舰队的军舰名字。这大概是基于高原的恶趣味吧。
当然,陈留军给部队取外号的恶趣味比他这个长官更甚。以雄狮为旗号的定远营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小猫营”,而镇远则被称之为“牛子营”。
其实所起来,此战之前陈留军主要以新兵为主。在这次大战之后,五千士卒都成长起来。用这五千人带一万五左右降兵,一老带三新,只要多花些时间训练,军队的战斗力依旧能保持较高水准。
高原军队的基础是以前俘虏的明军辎重队和王、黄两家的青壮。这么多场残酷的战斗下来,还剩四百多人,在军队中都是十夫长以上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