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9 / 15)
现如此重大变故,朝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殿下应该主动站出来,勇敢地承担所有的罪责,这不但无损于天子和朝廷的威严,反而会让河北上上下下看到一个崭新的朝廷,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但如何转化,就要看看殿下的决心了。”
“此次南迁,朝廷的决定非常仓促,继而还有土地分配等诸多问题夹杂其中,把本来是一件复杂的事简单化了。朝廷忽略了南迁的难度,盲目乐观,因此也没有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妥善南迁之策,各项法式准备不齐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监察也极为不利。这么重大的事,朝廷竟然把让州府自行解决,把相关权力全部下放,而且还没有派驻巡案使者巡檄监察,青、兖两州岂能不乱?”
“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失误。”筱岚看着脸色苍白的长公主,语气渐渐严厉,“这个失误是殿下造成的。南迁人口和土地分配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而大将军此刻就在中原,殿下却拒绝把如此重大的事情托付给大将军。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造成此次南迁出现重大变故的最直接原因。”
“马丰大人说得没有错,大将军是个酷吏。孝灵皇帝的时候,朝野上下都说大将军骄恣枉法,是个祸国之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如此。试问当时谁敢象大将军那样公然抗旨、肆无忌惮地肃贪杀人?今天的马丰大人站在十几年之后的地方,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认为大将军仅仅是个酷吏,已经是最客气最宽容的评价了。当然,做为史官,他不应该代替后人做出评价,并且记录在卷,你打他也没错。马丰大人的评价,说明大将军现在在朝野上下的威力。过去我们在北疆屯田,后来在河北三州屯田,再后来天子到了晋阳,我们开始实施推广新政,所有这些事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大将军的武力、大将军的血腥手段和大将军的残忍无情。”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大将军,大将军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这几年,新政的诸多政策,甚至包括直接触及大将军权势的官制修改,都在大将军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并得以逐步完善,天子和朝廷的威仪也因此迅速重建并恢复到了一定程度,但这并不等于天子和朝廷拥有了大将军的全部力量,可以把大将军放到一边了。如果没有大将军,河北实力必然骤减,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必将迅速衰落。看看此次青、兖之乱,你就知道天子和朝廷在失去大将军的支持后,还有多少威力了。”
“大将军现在最强悍的力量已经不是武力了,这一点请殿下务必看清楚。河北的军队现在都是朝廷的,河北的将军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