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三节(8 / 15)
人数最多的府衙是三州的刺史府,包括刺史在内二十三个人。很多官吏都是身兼数职,日夜处理公务。不少官吏累病了,但依旧苦苦支撑。因为他们如果在家养病,府衙公务将被耽误,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严厉的惩处。青、兖两州各级府衙的情况比河北三州还要严重,因为他们承担的公务非常多,其劳累程度远远大于河北。”
“目前朝廷控制着冀、青、兖、并、幽五州四十四个郡,加上河东、河内、豫州鲁国、徐州琅琊国共是四十八个郡,五百七十四个县,大小各级官吏大约八千六百人,平均每个府衙大约十五个官吏。”筱岚脸色沉重,“殿下,这就是朝廷的现状。过去我们只有河北三州之地,这些官吏可以支撑,但现在转眼间增加了两个大州,所需官吏几乎是河北三州官吏的七成,朝廷官吏严重紧缺,根本不够用。朝廷眼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官吏对大汉的忠诚,他们期待着大汉的中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大汉,无怨无悔。朝廷能在三年内连打两场大战,他们所做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虽然也有官吏贪赃枉法祸乱一方,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这种人整个河北都是,冀州大战,中原大战,我们能打赢吗?”
“这次大将军如果在青、兖两州把六百石以下的官吏杀掉一半,整个青、兖两州立即陷于瘫痪,南迁之事将陷于停顿,攻打洛阳的大战也不得不推迟,中兴大业将被严重耽搁。”
“但这不是朝廷付出的最大代价。”筱岚皱皱眉,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官吏不足的危机已经形成,吏治的腐败也逐渐开始。官吏不足,我们可以想办法,但吏治的腐败却由来已久,根治的难度太大,我们也只能想方设法从源头上予以解决,但杀绝对不是办法。杀,治标不治本,只会让官吏不足的危机更严重。这就象人身上的毒瘤一样,要把病因找到,要从源头上根治,否则你今天挖掉了毒瘤,明天它又长出来了,你不停地挖,最后人受不了了,千疮百孔,血尽而亡,而那毒瘤的根由却依旧还在。”
“目前朝廷的局面也是这样。血腥肃贪的后果是官吏更少,吏治依旧腐败,最后朝廷把官吏杀完了,或者做官的被杀怕了都卷铺盖逃了,中兴大业就此崩溃。大秦国的败亡就是个教训,重刑酷法的后果必定是加速社稷的败亡。”
※※※
长公主被筱岚的话惊住了,她呆坐了片刻,非常吃力地说道:“如果不杀,天子和朝廷的威信何在?大汉律法的尊严何在?”
“南迁一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