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节(6 / 10)
邕、赵岐、杨奇、襄楷等十位名震天下的硕儒名士联名写了书信,由襄楷大师的弟子分头送达各处。
这次延请的名士有巨鹿郡的鸿儒张臶,到张臶处避祸的颖川人胡昭,还有就是青州北海的郑玄郑玄。
※※※
郑玄大师今年六十五岁。
大师先习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是本朝名震四海的“通儒”,是今、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年轻时,赴京城洛阳太学受业。他从师于第五元先(第五是复性),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其中《京氏易》、《公羊春秋》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三统历》、《九章算术》是历数之学的重要著述。
几年后,郑玄又从兖州东郡张恭祖大师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
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遍访名儒,转益多师,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三十七岁时,郑玄西入关中,通过卢植介绍,师从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马融。马融是扶风茂陵人,学识渊博,曾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郑玄投学门下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高足弟子们的讲授,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浑天(古代一种天文学)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有人说郑玄精于数学,马融于是把他召去相见。郑玄当场解决了问题,这使得马融惊叹不已。此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亲自授学。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了七年,因其父母老迈需要归养,于是向马融告辞回归故里。马融认为郑玄一定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会因为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
郑玄在经学界泰斗地位的确立,源自于本朝今、古文经学两派之间的第三次大争论。
十几年前,孝灵皇帝朝时,本朝的今、古文经学两派曾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这是两百年来,今、古文经学两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