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釜沉舟 第十九节(5 / 10)
一带的形势,仔细分析了各方势力的优劣,均感觉在五年内平定天下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大家的话题再度转移到了新政上。
实施新政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士人内部,尤其是研习今文经学的众多地方大吏和门阀世族。
※※※
目前聚集在长公主府、大司马府、大将军府和冀州、北疆诸府的士人派系非常复杂,如何制衡各派系士人的势力,成为新政能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这些士人有的来自关西弘农,比如杨阀的杨奇。有的来自关中,比如马阀的马日磾、赵岐。有的来自陈留,比如蔡邕。还有来自颖川的陈纪、陈群父子,来自汝南的袁滂、袁涣父子。
有的士人来自河东,比如卫阀的卫固、卫觊(ji),富豪徐陵。
有的士人来自太原,比如晋阳的王柔,令狐邵,郭蕴,孙资,王泽、王昶(chang)父子,前司徒王允的儿子王晨、侄子王凌。
有的士人来自幽州,比如涿郡的卢植,皇室宗亲刘放,右北平的田畴(田畴已被李弘召会邯郸)。
有的士人来自冀州,比如崔烈、崔均父子,他们出自冀州第一门阀安平国的崔家,还有河间的邢颙、中山的甄俨(yan)、甘陵的崔琰(yan)、崔林兄弟。
来自河内的士人最多,有避祸到冀州司马门阀的司马芝、司马朗、张阀的张范,还有司马朗的好友赵咨、常林,还有河内获嘉人、陈留大儒边让的弟子杨俊。
听到这一连串的名字,来自颖川荀氏门阀的荀攸有点骇然心惊,他万万没想到这小小的行辕内竟然聚集了这么多门阀世族的子弟门生。
※※※
学术观念上的分歧导致了各方在治国策略上产生了重大冲突。如何减小分歧,缓和冲突成了当务之急。
张温、崔烈等人提供给大将军的名单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在学术上和官场上的对手,这次大将军举刀一杀,虽然帮助他们减少了一部分阻力,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大将军如此嗜杀,那将来会不会对曾经帮助他的人也举起屠刀?
为了安抚冀州各地的门阀世族,减小今、古经学士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宣扬和推广新政,张温等人决定扩建邯郸大学堂,延请各地硕儒名士到邯郸讲学。
这时襄楷大师正好带着众弟子随同流民一起北上到了冀州。赵岐、蔡邕等人大喜,首先把他请到了邯郸。
不久,张温、卢植、丁宫、马日磾、袁滂、陈纪、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