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5 / 7)
单力薄,再加上得意忘形之后未免有点趾高气扬,结果遭到了太学诸生们惊天动地的辱骂,双方随即产生冲突,接着冲突演变成了流血事件,袁隗的门生弟子多,气势旺,受到的打击也最厉害,等司隶校尉宣璠带着卫兵赶到太学驱散了闹事的诸生后,地上已经躺倒几十个了。事情闹大了。
太学诸生们并不畏惧,他们冲出了太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一路呼号,直扑北宫。他们在北宫门外跪了黑压压的一片,声泪俱下的恳求天子立即废除废除古文经博士,禁绝古文经学。还有一部分诸生依旧在城内四处游行,洛阳城里一片混乱。
杨阀的杨奉(杨彪的祖叔父)、杨秦,薛阀(薛汉后人),伏阀(伏湛之后),杜阀(杜抚后人),崔阀(崔骃后人)的崔烈、种阀(种暠后人)的种拂,张阀的张温,王阀(王龚后人)的王谦,何阀(今文经学巨擎何休后人)等诸多京中的门阀世族陆续赶到北宫门外声援今文经学博士、诸生,更有京中皇室权贵刘弘、刘廷、刘博、刘表等诸多宗室赶来助阵(宗室权贵一般都是研习今文经学。),一时间,北宫门外声势惊人,吼声如潮,洛阳城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
天子和诸多大臣惶恐不安。董卓不为所动,泰然自若。
他下令北军八校尉立即出动,各领兵马分驻京畿八关。中郎将董越领一万军回长安驻守,中郎将段煨领一万军驻守潼关,中郎将牛辅领一万军驻守函谷关。司隶校尉宣璠、河南尹王允、城门校尉伍琼各领卫兵巡视洛阳城,防止有人趁机闹事祸害百姓。
至于诸生名士大儒,随他们闹去,想怎么闹就怎么闹。
董卓低估了士人的力量。几天后,河南尹、弘农郡的儒生纷纷聚集到洛阳,洛阳反对古文经学为官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而长安和三辅的儒士也开始在长安城游行,并数次冲击京兆尹府。京兆尹董旻在驱赶闹事儒士时遭到了刺杀,差点丢掉了性命。同一时间,天子诏书所达的州郡儒士也纷纷聚集于郡府衙门请愿,不过这些地方儒士较少,一般也就是以请愿上书和辩论为主,不象洛阳、长安的儒士,大有不死不休的架势。但既便是如此,各地州郡的长官还是纷纷上书,其中东郡太守桥瑁更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相国董卓,怒斥他擅权祸国,妄改祖制,应该引咎去职。
随着桥瑁的这一道上奏,朝野上下几乎在一夜之间同时痛骂董卓,洛阳诸生儒士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要求董卓请辞去职、滚回西凉的喊声响彻了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