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4 / 7)
令,你看贾诩怎么样?李儒笑道,洛阳这里更需要贾诩。现在河内有战事,河东马上也要有兵甲之祸,我看还是让贾诩到北上平津关任平津都尉率军卫戍京畿为好。贾诩才智超绝,河东河内一旦有事,他可以就近解决,可确保洛阳以北稳如磐石。董卓仔细想了一下,随即答应了。
※※※
这几天,蔡邕、盖勋、子劭到了京城,陈留边让、山阳王谦、颖川荀爽等名士也陆续到京。北海郑玄、巨鹿张臶、颖川胡昭、陈留申屠璠、赵国邯郸淳等均拒绝从辟。
董卓大喜,拜荀爽为光禄勋,蔡邕为尚书,边让、王谦为光禄大夫,盖勋为谏议大夫,子劭为议郎,其他到京名士也纷纷授予官爵。
相国董卓于南宫东观就是否设立古文经博士征询诸多大臣和在京的名士大儒。
董卓笑着说,孝章皇帝时,曾经为今、古文经学之事举行了一个白虎观议事,今天,我们也举行一个东观议事,这次,我们一定要把今、古文经学的事解决了。董卓请到东观的这些大臣名士都是研习古文经学的,当然是一致同意设立古文经博士了。蔡邕甚至提出,要设就设《周礼》、《左传》、《谷梁》、《古文尚书》、《毛诗》五个博士,以示朝廷对古文经学的认可。
董卓随即请诸位名士写了一道奏章,取名《东观之策》,并立即呈递给了天子,同时推荐了五个古文经博士人选。天子遂下旨诏令天下,以今、古文经学并重于官学,太学设立五个古文经博士。
洛阳顿时为之轰动。
※※※
最近一段时间,为是否设立古文经博士一事,京中名士大儒诸生们天天聚集在太学和各自老师的府邸通宵达旦的辩论,官员们则聚集在兰台、云台、辟雍、东观、石室、宣明、鸿都等几个典藏图书的地方反复争论。就在天子圣旨送达太学的时候,太学的今文经学博士、诸生们还在为《周礼》的师承问题质疑古文经学士,双方正吵得不可开交。
圣旨一经宣布,太学诸生大乱,今文经学的博士、诸生们一个个愤怒地痛骂出声,而研习古文经学的诸生们却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太学里本没有学习古文经的诸生,马日磾、卢植、朱俊、袁隗、韩说等人的弟子平时在太学学习的也是今文经,这是吃饭的家伙,不学也得学。现在因为古文经学要熬出头了,要成为官学了,这些诸生在各自老师的支持下,随即站出来组成了一个古文经学的诸生阵营。
研习古文经学的诸生在三万多名太学诸生里,的确只占很少一部分,他们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