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气势汹汹下扬州(4 / 7)
贻笑大方。”
张准看看四周,缓缓地说道:“若是真的能够复淮,你必然可以名留青史。你的臆想,最好是认真的研讨研讨,或许三五年以后,或许十年以后,你的臆想,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曹文衡两眼顿时有些异样的眼神。张准的话,显然是打动了他。说真的,在河道总督的位置上呆了几年的时间,曹文衡对治理河道是相当热切的。他的理想,就是在自己入土之前,彻底的根除黄河、淮河两大流域的水患。
然而,朝廷目前的混乱情况,显然是无法支持他的理想的。只有张准,只有张准一统全国以后,这个理想,才有可能实现。而张准的话,毫不掩饰的表明他对治理河道的支持。如果真的能够得到张准的支持,能够举全国之力,彻底的将黄河、淮河治理好,他曹文衡的确是可以永远青史留名的。
只是,复淮,谈何容易啊!哪怕得到张准的全力支持,哪怕有举国之力,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曹文衡做了五年的河道总督,真的是太清楚治理水患的难度了。在这个位置上,虚耗光阴很容易,想要真正做事,的确太困难了。
光是治理眼前的洪泽湖,就几乎耗尽了曹文衡全部的心血。而洪泽湖,只不过是淮河水患的一个节点而已。好像这样的节点,至少还有二三十个。有的节点,甚至情况比洪泽湖还要更加的糟糕。
洪泽湖最大的问题,就是水位抬高,严重的超出周围的地域,造成地上湖的恶果。一旦缺堤,后果非常严重。有人测算过,一旦洪泽湖全面缺堤,洪水倾泻而出,足够将方圆数百里,都全部变成一片白地,连淮安府都不能幸免。
可是,洪泽湖洪水泛滥的原因,又牵扯到很很多多的方面。要彻底的治理洪泽湖,就要将所有的方面,都全部考虑到,然后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入手。要是只从一个方面或者是两三个方面入手,都是无法根除水患的。摁下葫芦起了瓢,没有丝毫的意义。而在这些原因里面,最最关键的,还是黄河夺淮入海。
淮河下游地势低平,田畴肥沃,宜植五谷。在秦汉时代,把天下田分为九等,江淮田为上中(第二等),除当时的关中部分地区外,是无与伦比的。涟水等地的地质考查证明,现在已经深掩地下的黑色淤土层,那个时期还是露在地表的耕地。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辛勤劳作,使淮河流域一度出现兴旺富有的景象。在苏州和常州等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之前,淮安府、扬州府一带,就是鱼米之乡了。“江淮熟,天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