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美国乱局(2 / 4)
们知不知道现在还在打仗?”
嗯,约翰逊的最后一句抱怨或许是这个谜题的一半答案。当美国人在老挝扶持起萨纳尼空政府,并想独自把持的时候,失败的种子便已经种下。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帮助任何政府制服暴乱的时候,必须确认这个政府是否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人民不支持当政的政府,那将是很难挽救它的……萨纳尼空政府所以在战争中失败,不是由于缺乏装备,而是由于缺乏内部的粘合力量。
之后,约翰逊作出了反对增税的决定,是对美国财政稳定的一个沉重打击。那一年的财政赤字达六十八亿美元。而更大的赤字可能还摆在后面,因为到那时每月的战费将高达十亿至十五亿美元之巨。虽然这与历史上越南战争的耗资减少了一半还多,但依然招致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的开始。
到了一九六八年,原本是少数人参加的反战示威随着战争的久拖不决,随着伤亡数字的持续增加,越来越变得气势宏大起来。
“我们要求不再把美国青年送到一场对他们、对老挝人民都没有好处的战争中去打仗。我们已从纳粹德国吸取了教训,绝不同意任何政府的侵略性的好战政策,即使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我们也是这样!”
这些反战的话还算温和,但是许多地方的示威者所使用的语言,却象战争本身一样,越来越充满仇恨。就在华盛顿感恩节后的星期六,两万名示威者首次喊出:“喂,喂,约翰逊,你今天杀死了多少青年?”
美国人就是美国人,他们不会接受长时间的不断的伤亡,并且容许美国承担没有尽头的义务。得到了中国和苏联支持的北越在老挝战场上与美国人进行着一场人力与技术装备的抗争,而充当评判员的则是美国的公众舆论。
经过了上一次的重创后,北越政府得到了一个教训:侵略是愚蠢的,但把类似的军事行动进行改头换面却是可行的;对付一个敌人是明智的,对付一群敌人则是狂妄自大的;渗透颠覆是可行的办法,但缺少了渗透地区的策应则是危险的;与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打正规战是自取灭亡,只有依靠山区和丛林进行的游击消耗战才是制胜之道。
基于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北越将老挝作为一个反帝新战场的时候,尽量不去触动越南王国以及其背后的南洋联邦和亚共体的利益,使其没有介入老挝“内战”的借口,甚至还在表面上不时透露出要与越南王国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统一的意向。或许这也是中国方面给出的战略战术,那就是分阶段树立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