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6 / 6)
为中国现在还是那么软弱可欺,甚至不乏有人认为就算是肥了中国,等欧战结束之后也可以重新抢回来。
带着这种心态,中国跟俄国之间的交易便十分轻松了。之前因为日本封锁了中国海域,导致中国的商船无法出海,虽说有不少的货物都被政府采购,但是还有更多的商品积压在各码头及国内铁路枢纽中。俄国人需要物资,而中国有大量的物资因为无法出港而卖不出去,这无疑为中国跟俄国之间的接触奠定了基础。
自12月巴黎失陷后,盟友法国的半境沦陷令俄国举国震动,担心惟恐遭遇法国式战败的俄国,政府甚至下令派往远东负责采购的官员,哪怕是同日本接触,也必须尽快的完成采购。俄国的动向一直都是中国最关心的,李大总统知道中国的商船总吨位尚且不敌日本的四分之一,且又没有海军的保护,很难在英法两国的订单上竞争过日本。所以,他在欧战开战之前便确定了目标,欧战中全力争夺俄国的订单。作为战前的世界最四强国,同样也是世界第一大国,第三黄金储备国,俄国绝不是外界眼中的穷国。
有心算无心,当俄国高层从彼得格勒派往远东的采购官才刚刚坐上前往远东的列车,十月初中国这边便得到了消息。当十一月俄国采购官员抵达海参崴的时候,李汉的特使便抵达了海参崴,邀请俄国采购官员前往中国。
在私下向某个据说是俄国国内某位王公大臣亲戚的采购官员送上了二十万卢布的贿赂之后,很快中俄之间的第一笔采购便完成了。中方向俄国出售了五吨糖、六万套棉被、两万双皮鞋、八万顶棉帽、十万双手套以及四百箱中国产的劣质伏尔加。俄国因为本国的恶劣天气,也将烈酒纳入采购的物资之中,而且利益远在棉纺织品上。所以在战前李汉便聘请了奥匈帝国及俄国酿酒专家,专门订购了欧式机器扩大产量,现在已经拥有月产劣质土豆伏特加两百多吨的能力。
到十二月下旬,中国同俄国之间的采购规模已经达到了两千六百多万卢布,因卢布在战后迅速贬值,约莫折合一千一百七十多万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