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山东危机(六)(1 / 7)
9月13日,英法俄三国宣布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
欧战对于中国来说毫无疑问将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会,李汉当选总统以后,一直重视财政问题的根本解决。中央、政府在厘金废除、税收调整、保护工商、扩展实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为了长远却放弃了现在,国家以免税跟减税等措施鼓励国内发展工商实业,导致14年甚至15年两年间,如果没有其他手段,很难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在关税上,中国自近代以来便实行的低关税政策,这导致源源不断的国外商品流入中国市场,冲垮本国本来就规模不是很大的本国市场。
好在清政府虽然软弱无能,但多多少少还保留一些权力,袁世凯时期英国人为了拉拢袁世凯也在关税上做出了一定让步,令政府在进口商品关税上虽然没有什么自主权,但是在出口关税方面中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7月份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新政府陆续调高一系列产业的出口关税,比如钢铁、煤炭、纺织品、粮食、罐头食品等囊括37种物资及52种商品出口税率由5%上调至20%(政府对出口企业给予10%出口退税)并拟进一步上调。当时这在列强看来简直是中国政府的自杀之举,等于是要断绝各出口商人的财路,有些报纸甚至还不怀好意地认为“中国新政府糟糕的财政,令北京已经开始杀鸡取卵了!”
但八月欧战的爆发,轮到各国观察家大跌眼镜了,中国的这一政策虽然造成了7月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和大量货物积压,但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益——欧战一爆发,上述货物的价格猛涨,那些商人原本因为税率调高卖不出去而迁怒于政府,到这时反而感谢起政府来。财政部的一纸命令,让他们推迟了销售,但也等来了好时机,钢铁、煤炭、纺织品、粮食等大宗物资涨幅均在15%以上,并且到了九月以来伴随着欧洲各大强国悉数被卷入了战争之中,由于各国对未来普遍没有信心,导致国际市场上物价再一次猛涨,大宗交易如钢铁、煤炭、粮食等涨幅都在20-25%左右,一些药品价格更是猛涨40%以上,而且供不应求!至于战争需要的特殊物资,如钨铅等金属,涨幅超过50%,而且还有加速上涨的趋势。
在中德联合声明的第二天,中国财政部再次下达通知,将各种战略物资出口关税提至30%。当时的国际市场上,中国是钨和锑的第二大出口国,铅的第四大出口国,美国是钨、镍的第一大出口国,而智利则是硝石和铜的第一大出口国。几乎在中国财政部调高战略物资出口关税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