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远东准盟友(上)(6 / 8)
果。然而旧势力的强大出乎这一切计划的制定者——德皇威廉二世的意料之外。
尽管英法德三国不断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妥协,但是德国仍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收获却跟它的强国身份不相符合。
经过摩洛哥危机和巴尔干危机这两次较量,协约国和同盟国在互相试探对方决心的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重要现实:他们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但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并不代表两个军事集团会放弃战争,相反,它们都加快了备战的脚步,几年前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这么快就能够在欧州缓和,与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井续增长的军火和装备订单让欧州的工业家非常满意,但是同时也使欧洲的局势更加紧张。两个军事集团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继续拉拢各自的同盟者。
英国盯上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德国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而英国在远东有日本跟俄国两个盟友,但德国却在远东没有一个盟友,这曾经一度令德皇有了拉拢美国、大清组建又一个同盟的想法。只可惜,大清朝迂腐不争气,给英国的盟友日本、俄国欺负的连还手都不敢。所以德国拉拢美国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美国也是太平洋国家,它的海军实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国一起保卫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共同对抗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新兴小列强日本并遏制沙俄的扩张。
但是让德国失望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非常之强烈,远远强于德凳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所以,美国不愿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涉险,虽然美国同样不满日俄在东北亚方向的扩张,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欧洲市场,它不会为了德国而开罪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是狡猾的,他们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对比。
所以,美国政府迟迟不肯上德国的贼船,美国政客依旧保持着商人式的精明。
第二次巴尔干危机之后,盟友奥匈帝国吃了个闷亏,塞尔维亚不受控制的扩张壮大。为了安抚他的盟友,德国向奥匈继续许诺,尽快完成战争准备,助其完成吞并塞尔维亚跟巴尔干的野心。于此同时,为了避免因为欧洲可能的战事导致他们在远东的庞大利益遭到损害,德国不得不考虑在远东拥有一个实力不弱却又必须死死依靠德国的‘准盟友’!
令德国惊喜的是,他们现在在远东发现了一个完全符合条件的准盟友,正是李汉跟他的西部军政府。据在华武官统计,李汉控制着这个国家三分之一还多的庞大领土,拥有近1.9亿国民,他的军队经过这两年的疯狂扩张,已经完全